-
日期: 2025-11-25 | 来源: 严禁焰火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电影 | 字体: 小 中 大
电影已不再是一门好生意
——资本退出,人才也被迫退出
那么,我们现在放下表达的欲求,在当下经济环境不振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不表达,我们就把电影当作一门生意行不行?
答案同样是悲观的。
事实上,电影行业确实不是艺术先行,而是商业先行。然而,从各个方面的数据显示电影的高利润时代已经结束
2000—2015年,中国电影是风口:2010年票房:100亿。2015年票房:440亿。五年连翻4.4倍。电影行业当时是能“X10倍回报”的生意,资本疯狂涌入,人也大量进入行业。但2016年之后开始拐头:2019年票房:642亿(增长趋缓)2020年:305亿(疫情断崖式崩盘)2023年:549亿(恢复但不彻底)2024—2025年:观影人次疲软,利润率已经完全不具有吸引力。
现实当然是因为 流媒体正在吸走电影的投资,过去一个大IP拍成电影,现在一个大IP拍成剧:比如像奈飞的长剧集,其内容更长,回报周期更稳定,甚至可以创作新的营收项目,比如——绑定会员增长,同时广告和植入变现方式也更多。资本选择“剧”而不是“电影”。另外,手机短剧的兴起更是对本以缺乏市场的电影行业的当头一棒,无论你喜不喜欢短剧短视频,他才是资本市场的下一个大风口。
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都要吃饭。行业不赚钱,就算你愿意拍好电影,没有钱的支撑,就无从谈起。这不是“道德问题”,是基础商业逻辑问题。甚至脱离现代社会的视角回到过去,看看从前的艺术家,他们大多也是当时寄身于达官显贵,或者服务于宗教场所。我们现在看到的被赞颂和铭记的伟大艺术成就,是他们将艺术本身作为工作之后,在“这份工作中”勃发出的灵光和自由追求。
艺术不等于资本,但是,资本是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资本,就没有人才流入,艺术无法靠自身生长,脱离了市场的需求终将是无源之水。
娱乐市场总量有限
——观众被分流走的,不是被“劣质电影”赶走的
如果你是一个上世纪出生的人,请你想象一下电影最好的年代里,我们的视觉娱乐有哪些形式?我记得当时我几乎每逢大作必去影院的时代,客厅还只有dvd和电视年代,那个年代电脑游戏的画面还很粗糙,各种视频也不是随时实地就可以观看的。家中的影音设备播放的其实也是电影。
然而,你在看看你现在的数字视觉娱乐形式,从过去的“五种”变成“几十种”:游戏(网游/手游)、短视频 、体育流媒体、网络直播、在线动漫、社交媒体、自媒体播客、网络剧集、综艺、微短剧……可以说,这是一个选择困难的年代,电影只是众多选择中的其中一种,而且还是相对最费时费钱的一种。
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短视频日活用户超过10.5亿,截至2023年,中国人均每天刷短视频168分钟以上(数据:QuestMobile)。这意味着:观众在电影之外,已有足够多的娱乐方式分散注意力。即使你拍出“还不错”的电影,也不一定能把观众从手机里拉出来。这不是“市场不尊重艺术”,而是电影本身在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电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是个正儿八经的视觉消费娱乐,然而当你从一个10后的视角来看,他们对电影院的印象可能就像面对家中那个常年不打开的电视和爷爷奶奶们会去的ktv一样,已经是个积满灰尘的“老物件”了。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