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26 | 來源: 德國之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世界報》:跑道設計的缺陷,使戰機同時起降的次數受到限制。圖像來源: Li Tang/Xinhua/IMAGO
傾斜式跑道甲板的設計,導致戰機降落時要穿越叁條彈射道中的兩條,這樣壹來,僅剩壹條彈射器可以同時用於起飛。但第叁條跑道的噴氣導流板則會阻擋起飛戰機的噴射氣流,其結果是,只要噴氣導流裝置處於運作狀態,降落戰機就不能前往維護區加油和裝載武器,也不能進入機庫。戰機必須在跑道上完成復雜的掉頭動作,從而阻塞了後續戰機的起降動作。”
《世界報》報道指出,設計缺陷使“福建號”的戰機起降量僅能達到美國同等航母的壹半左右,再加上運營現代化航母方面的經驗不足,使中國海軍在短期內仍難以成為抗衡美國海軍的力量。
“衛星圖片上可以看到的巨大船體模塊和反應堆掩體顯示:中國的第肆艘航母將采用核動力。建造中的巨大船體顯示,它的排水量可能會超過 11 萬噸。也就是說,中國下壹艘航母將同美國的最新航母具有同等規模。預計可以搭載約 90 架戰機,可以無需補給持續運行數月之久。這壹次,中國必然會吸取‘福建號’的教訓,因此美國的領先優勢被趕超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福建號’不僅僅只是壹種新式裝備,更體現出了中國成為海上強國的決心。盡管技術上存在缺陷,運營經驗也有待提升,但‘福建號’標志著壹個新時代的開始:中國首次得以在遠洋展示本國的軍事實力。北京告訴世人,中國具備極強的學習能力,並願意吸取經驗教訓。
盡管‘福建號’存在技術不足,但仍是對西太平洋沿岸國家以及低估中國海軍野心的人發出的壹個警示信號。”
“風光不再的德國經濟”
《商報》發表評論稱,此次德國財政部長克林拜爾的中國之行使德中實力對比的變化得到了充分顯現,與其抱怨中國的產能過剩和政府補貼,不如反思德國競爭力的嚴重衰退:
“德國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和份量,壹向是以德國的經濟實力為基礎的。憑借強勁的出口以及領先的技術,德國能夠為其他國家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克林拜爾對中國副總理表示:德國經濟也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貢獻。但這類說辭聽起來更像是對歷史的壹種善意回顧。毫無疑問,德國企業仍活躍在中國市場上,在壹些領域,德國技術仍受到廣泛推崇。但在許多領域,中國人正在迎頭趕上,甚至已經超越了德國。電動汽車只是壹個最有代表性的例證而已。有鑒於此,貿易領域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德國企業,尤其是汽車行業的在華銷售額正在大幅下滑。與此同時,中國企業正在成為德國企業強勁的競爭對手,甚至在歐洲本土也不例外。
角色互換已經露出了端倪:德國聯邦統計署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仍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但大前提則已不同以往。德國對華出口正在下降,中國對德出口正在增長。在北京看來,德國已經不再是技術供應國,而更是壹個銷售市場。這也就解釋了中國為什麼會敦促克林拜爾盡快減少貿易壁壘。
克林拜爾以及歐洲都在抱怨中國的產能過剩和補貼政策,這種抱怨當然是合情合理的。既然不能開展公平的競爭,就有必要考慮使用貿易保護主義工具。但說壹千道壹萬,不應忘記的是,問題的最大根源恰恰是德國經濟競爭能力的下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