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26 |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记者丨季媛媛编辑丨张伟贤
“一针抵得上一套豪宅”的药价,正从科幻想象逐步走向现实。
11月24日,诺华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Itvisma(onasemnogene abeparvovec)用于治疗年满两岁及以上、已确诊携带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基因突变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儿童、青少年及成人患者。
根据公开信息,Itvisma的活性成分与诺华脊髓性肌萎缩基因疗法Zolgensma相同,Zolgensma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两岁以下的SMA患者。新疗法的批发价为25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00万元),而Zolgensma的批发价为2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00万元)。Itvisma为首个可用于这一广泛患者群体的基因替代疗法,它的上市意味着这不仅仅是一种药物,更是基因治疗时代的试金石,测试着市场对天价救命药的承受极限。
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全球基因治疗市场正处于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化商业化的拐点。全球基因治疗市场规模将在未来5—10年内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驱动因素包括技术成熟度提升、监管路径清晰化、生产工艺优化及支付模式创新。Zolgensma的成功印证了“一次性治愈”模式在单基因遗传病领域的商业可行性,也为后续神经退行性疾病、血液病、眼科等领域的基因疗法树立了标杆。
“目前,全球获批的SMA药物仅有三款,其中仅Itvisma为基因治疗产品,凸显了其在技术与市场上的稀缺性。高额研发投入构筑了极高的竞争壁垒,使先发企业在较长时间内享有定价权与市场独占优势。但随着更多企业布局基因编辑与递送系统(如AAV载体优化),未来竞争将朝着平台化、管线多元化方向演进,考验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与差异化定位。”该分析师说。
天价药物背后
在Itvisma那令人瞠目结舌的价格标签背后,是一套经过精密计算的商业逻辑与市场战略。
此前,诺华为Zolgensma的定价提供了多重理由。诺华方面披露,针对Zolgensma的研发总投入达到了94亿美元。这个数字包括2018年收购原研发公司AveXis的87亿美元。对于定价策略,诺华CEO Vas Narasimhan曾告诉分析师,Zolgensma的价格可能在每位患者150万—500万美元之间。这一区间远高于行业观察者的预估。
作为对比,瑞银的预计是200万美元,而医学与经济评议研究所(ICER)给出的估价则为31万—150万美元。美国定价监督机构ICER在其最终报告中指出,根据其质量调整生命年基准计算,Zolgensma的合理成本应在31万至90万美元之间。
然而,即便是这一“合理”区间的上限,与诺华的心理价位仍存在较大差距。
与传统药物不同,基因疗法瞄准的是罕见病市场,患者群体有限。公开信息显示,SMA是一种由SMN1基因突变或缺失引起的罕见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SMN1基因负责生成人体肌肉功能所需的大部分SMN蛋白,这些蛋白参与呼吸、吞咽及基础运动等生理过程。缺乏该基因会导致运动神经元不可逆丧失,从而引发进行性、致残性的肌肉无力。而SMN2基因相较SMN1基因仅能产生少量(约10%)功能性SMN蛋白。通常而言,携带更多SMN2基因拷贝数的患者,其SMA严重程度往往较拷贝数较少的患者更轻。-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