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26 |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Itvisma的获批主要基于注册性3期研究STEER的结果,且有开放标签3b期研究STRENGTH的数据提供支持。接受Itvisma治疗的患者在运动功能方面呈现出具有统计学显着性的改善,实现了在疾病自然病程中通常难以见到的稳定运动能力,且这些效果在52周随访期间持续保持。此外,Itvisma在两个研究中均展现出具有一致性的安全性特征。STEER研究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STRENGTH研究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普通感冒、发热和呕吐。
Itvisma旨在通过一次性鞘内注射的方式,为SMA患者提供功能性人类SMN1基因,进而实现SMN蛋白的持续表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从根源上解决SMA的遗传病因。Itvisma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可通过一次性固定剂量对患者进行治疗,且该剂量无需根据年龄或体重进行调整。通过替代SMN1基因,Itvisma可改善运动功能,有望减少该人群在现有其他疗法中常需持续给药的治疗负担。
在商业表现上,Zolgensma已经证明了其市场潜力,上市后第一季度销售额就达到1.6亿美元,2022年销售额达13.7亿美元,2024年销售额为12.14亿美元。
在SMA治疗领域,Itvisma与渤健的Spinraza形成直接竞争。Spinraza是全球首款精准靶向治疗SMA的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2016年7月,渤健自ASO技术龙头企业Ionis处获得了Spinraza的全球开发、生产及商业化许可。同年12月,Spinraza获FDA批准上市。
在中国市场,Spinraza的定价历程堪称一部“天价救命药”的降价史诗:2019年,Spinraza作为国内首个针对SMA的特异性治疗药物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初始定价高达69.97万元人民币/针,这一“天价”让许多家庭难以承受。然而,随着2022年初该药物被纳入医保目录,价格大幅下降至约3万元/针,使得原本昂贵的救命药开始惠及更多普通家庭。
Itvisma作为一种一次性基因治疗药物,其前期研发与生产成本极高。能否在主要发达市场实现渗透率的逐年攀升,并在新兴市场逐步获得准入许可,将成为诺华利润增长的关键因素。
资本角逐与挑战
Itvisma只是基因治疗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冰山一角。
根据BusinesSresearchinSights数据,全球基因疗法市场规模在2024年为90.3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加到115.2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达到646.4亿美元,在整个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7.6%。
这一增长主要由多种因素驱动。从技术层面来看,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CAR-T细胞治疗和病毒载体疗法等突破性创新不断涌现;在政策层面,监管审批速度加快。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统计,基因治疗产品已在欧盟和其他七个国家获批使用。预计到2030年,市场上将有超过60种新认证产品;资本市场也表现出极大热情,仅国内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基因治疗领域共发生了约41起融资事件,涉及企业共36家,已披露融资总金额超25亿元。
药企巨头纷纷布局基因治疗领域。
早在2018年,赛诺菲就以116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技术公司Bioverativ,该交易将通过每股105美元的现金收购Bioverativ所有流通股,较后者在2018年1月19日的收盘价溢价64%。这个价格相比其1月21日64美元的收盘价溢价64%。该交易已获得双方董事会一致同意,借此,赛诺菲进入基因疗法领域。
2019年,罗氏以43亿美元高价收购Spark Therapeutics,看中的是其全球首个获批的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疗法Luxturna,以及血友病A基因疗法SPK-8011的3期临床潜力。在2019年,罗氏以43亿美元收购了当时市值仅22亿美元的Spark Therapeutics,这一交易溢价高达125%,成为当时基因疗法领域最大的并购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