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27 | 来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卡洛斯说,西扎并非一个痴迷的知识收集者,“但他有不断学习的意愿,以及做得更好、更适应新现实的愿望,使他成为一个与时俱进并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论是普遍现象还是建筑领域)都持有批判态度的建筑师。”
耳濡目染中,卡洛斯被西扎的思维范式同化。走进一个陌生的空间时,他们总会下意识地开始观察窗户的位置是否合适、家具可否换个方式摆放、露台的石头是什么材质……脑海中会产生激烈的点评和思考,“这个完成得很好,但设计有点糟……”
卡洛斯说,即使在休假期间,他们也总被这样的思绪占据。“我们总是在批判。但批判并不意味着坏的方向和方式,我们批判的意思是它可以更好,或许应该在之后的某个建筑中使用这个想法。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一个92岁的人说他仍在学习时,他就是那样。”
“我们需要问题”
40年前,要从葡萄牙的其他地方打电话到首都里斯本非常困难。“有时候你需要早上试很多次才能接通,因为系统没那么好,没那么技术化。”年近70的卡洛斯谈到西扎对新事物的适应,“他见过很多事物,他使自己适应了所有这些。我们不想成为那种抗拒新事物的老人,像是说电动自行车不应该存在,因为自行车的好处是做运动……相反,我认为一切都应该存在,但你应该有所选择,而系统正在让你几乎没有太多选择。现在很多人说没有了真空吸尘器和手机就不可能生活。”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设计工作室而言,好处也许小于灾难。“年轻人和年轻建筑师会使用它,因为它更容易。而通常更容易的方式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我认为年轻一代——无论是建筑师还是其他从业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工智能。当AI能代劳一切时,人们或许将不再主动探寻自己的道路,这无疑是种危险。”
卡洛斯认为,虽然新技术、新工具给西扎带来了一些改变,但“他的诗意仍然在那里”。西扎并非某些评论家笔下横空出世的天才,他一直在积累知识和经验,“我认识很多国内外的建筑师,其中西扎不是最聪明的,但他一定是我认识的最特别的人。”
“他的草图比以前更好,但他的建筑思想或者设计方式始终是一样的。有一件事未曾改变,就是他从不说‘不’——那是为了新的可能性、新的挑战。”从最早为祖母量身设计厨房,到建造父母房子的后院,再到为朋友做房子,直到现在,跳出葡萄牙,在中国、韩国、美国等国家工作。“当你一直在做小房子,然后被邀请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参加一个博物馆的竞赛,面对这种机遇,你得非常坚强,或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西扎就是这样的人,他内心总有某种东西给他力量去直面这些挑战,并且愿意做得好,而不是图省事。”
卡洛斯说起一件西扎的趣事。有一天,西扎因为一些问题与行政部门争执,刚好被一个在西班牙拥有建筑公司的客户碰见了。西扎看上去心情很不好。半小时后,西扎跟那个客户开会,立即调整了状态,轻松地对他说:“朋友,你在这里,欢迎你。”
客户说:“我刚刚听到你一直在抱怨、喊叫。我想找个地方开事务所,然后你只为我工作,那样你就没有其他任何问题了。”
“我们需要问题。”西扎回答,“这样才能找到解决方案。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这才是乐趣所在。”
卡洛斯非常认可这套生存哲学。“我认为世界上最无聊的就是每天做同样的事情、每个做这种工作的人都希望尽快退休。因此,我们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也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乐趣,去做美好的、不同的事情,以尽可能高的质量。”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中国宁波东钱湖畔,2014-2020年 图/Hou Pictures
他每天都在旅行-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