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27 | 来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奥利韦拉-迪阿泽梅什(波尔图南部小城)街头第一次见到西扎时,卡洛斯刚中学毕业,正怀抱着对建筑学的热情为人生规划方向。那时,西扎正在工地上指挥一个市中心小型工程的施工——这栋规模较小的建筑,后来成了对葡萄牙乃至全世界的建筑界都有非凡意义的作品。“我看到他指挥着人群,意识到这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鲜明的个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后来,卡洛斯又在波尔图美术学院建筑系见到了任教的西扎。为了工作,西扎在欧洲各地奔波,在学校待的时间并不多。卡洛斯介绍:“他过去非常喜欢旅行,不过他生命中99%的旅行都是为了工作。早年,葡萄牙很难拿到护照出国,有很多限制。我们最多就是去西班牙。1974年葡萄牙革命之后,这方面变得开放了些,但也有点混乱,西扎能够继续工作的一个可能性就是去国外参加竞赛。所以他参加了一些在柏林等地的竞赛并夺冠,这些是他国际工作的开端。”
一次,西扎去荷兰工作,待了10天。卡洛斯当时正好在荷兰深造,西扎邀请他在一个项目规模较小的事务所做一些短期工作。“那是一段非常美好且密集的时光和经历。”从荷兰回国后,卡洛斯作为建筑师正式加入了西扎的事务所,开启了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生涯。
在西扎的事务所,每个项目都围绕着两件事展开:与场地的相遇,与人的共情。在卡洛斯眼中,“保持怀疑”是西扎的特征:从草图、模型,再到方案展示和项目争取,自我怀疑几乎贯穿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怀疑是西扎用来检验自己是否行事正确的方式。即使方案最终确定,怀疑仍能派上用场,它是用来完善项目的工具。此时,要向客户展示怀疑,并全力以赴为之争取;同时,需要在事务所员工的帮助下,与工程师和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打交道。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共情、耐心和乐观精神。”
如今,西扎仍每天出现在办公室。只不过到的时间比过去晚了些,通常要上午10点或者更晚。待到晚上七八点,他便起身回家,到家后继续画草图。这样的工作模式日复一日,周末也不例外。
由于背部的健康问题,西扎没法再亲临现场,这让他十分懊恼和沮丧。但从另一方面看,“他又每天都在‘旅行’。因为他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访客,所以他是在不动身的情况下旅行(travel without moving)。”
卡洛斯像是他的信使,竭尽所能地为他带去现场的资料。“没能实地勘察,只能看照片和视频,西扎感到很遗憾。但他和我们一直在过去的50年里经受这些现实的考验。许多事情都在变化,我们有必要去适应,同时不丢失一贯的方法,不丧失意义和视角。”
圣玛丽亚教堂,葡萄牙马尔库–迪卡纳韦塞什,2019 图/一言一吾 i-Talk
“我自由了,像鸟一样”
阿尔瓦罗·西扎的职业生涯与现代葡萄牙的历史紧密交织。在他出生的前一年(1932年),葡萄牙总理安东尼奥·萨拉查建立独裁政府。为对抗现代主义思潮“腐化的力量”,萨拉查倡导建立葡萄牙本民族的建筑风格。1955年,西扎从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毕业,进入本地建筑师费尔南多·达沃拉的事务所工作。校园训练和职业生涯早期的师徒传承,培养了西扎对地方文化、本土材料、地域特征的敏感和对本地传统的尊重,为他此后在形式与语境之间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1956年,达沃拉在马托西纽什举办的一场建筑设计竞赛中胜出,将项目交给了正处于职业起步阶段的西扎。1963年,波·诺瓦海边茶室(Boa Nova Tea House)落成,成为西扎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座建在岩石、海岸与潮汐之间的建筑:白墙红顶、细长梁柱、深邃檐口——似乎沿着地势铺陈,在岩石中切割出一块空间。这种“建筑作为介质”的尝试,让西扎在建筑界初露锋芒。-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