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27 | 来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博阿·诺瓦茶室,葡萄牙波尔图 图/一言一吾 i-Talk
随后落成的勒萨泳池(Le?a Swimming Pools)进一步明确了贯穿西扎设计生涯的基本语汇,对场地的敏感在他的作品中凸显。水池、阶梯、观景平台顺应地形和坡度彼此连通,像是漂浮在岩石与海面之间的雕塑。
在这些早期作品中,西扎在尺度和比例上极其敏感。与此相对,对装饰的运用则展现出克制的态度,建筑物的线条交错和光影切割,都体现出他对几何语言的谨慎把控和对现场语境的精准回应。
“光”是西扎的设计生涯中最核心的元素之一。在他塑造的建筑中,光线不是被动进入的,而成为某种“雕刻工具”,通过对空间体量、墙体厚度、窗洞比例、开口方向的组合和调控,使得光线在其中回旋和渐变,塑造室内外空间的层次关系。在极简的风貌下,光线的强弱、阴影的边界、昼夜的变化,都成为设计的材料。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发“康乃馨革命”。之后,一批建筑师开始投身于社会住宅建造和城市更新,西扎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与“波尔图学派”的同行将目光投向社会福利和公众需求,不再追求个人主义至上的表现形式,而是重新探索城市与人的关系。
在地方流动支持站(一个致力于解决住房问题的国家级协会)的赞助下,地方政府与建筑师合作,发起了一项公共住房改革计划,为当时住房紧张的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创新的住宅方案。包括西扎在内的一批建筑师深入当地社区,与居民共同商讨住宅单元的布局和形式,尝试把居住者的日常经验带入建筑设计。在圣维克托和博萨的住宅区项目中,西扎采用了低层住宅排屋形式,由几层并行的楼房构成一组内部结构灵活的连栋楼。最高的楼层通过外部独立阶梯直通地面。在每个单元内共享楼梯和过道,由住户自行安排空间的组织和分割方式。房屋转角处被规划为公共设施,诸如洗衣房、图书馆或便利店。
SAAL社会住宅项?,葡萄牙波尔图,2024 图/一言一吾 i-Talk
1998年,世界博览会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西扎为展会设计的葡萄牙馆保留至今,成为里斯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场馆以极简、轻盈的屋顶结构着称:一片厚度仅约20厘米的混凝土抛物面顶篷悬挂在几根钢柱之间,仿佛张开巨大的白色帆布。在弧形屋盖下方,开放的广场、门廊与展厅空间相互穿插,借助柱列和墙体的光影轨迹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边界,通过很少的介质塑造出极具张力的空间体验。
里斯本世博会展馆的成功让西扎声名鹊起。从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西扎的设计风格逐渐成熟,视野从小尺度的住宅和公共设施延伸到国家展馆、文化机构以及城市更新项目。进入21世纪,西扎的设计足迹已遍布欧洲和拉美,完成各式规模和形态的建筑作品约400座。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