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28 | 来源: 清华大学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肉快烧糊的时候
能告诉我该加酱油还是加水?”
就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
王宏宁心中悄然萌生了对
“机器如何思考”的好奇
王宏宁(左一)清华求学时期在朱小燕老师(左七)课题组活动合影
之后在朱老师的指导下
王宏宁参与了
用计算机进行生物文本分析的课题研究
核心是让机器从上万字的生物论文中
自动提炼关键信息
最终形成几十字的摘要
“机器可以根据自然语言内容判断‘是’与‘否’
这在当时对我来说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也正是在这段研究经历中
王宏宁真切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
本科毕业后
王宏宁继续在清华计算机系读研
将研究方向聚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
远行
从研究者到教育者的转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落地
“信息检索”成为计算机研究的重要领域
2009年
王宏宁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读博
师从国际信息检索领域的着名学者翟成祥教授
聚焦个性化信息检索与机器学习方向
读博期间
王宏宁提出“可解释机器学习”的初步想法
尽管想法暂未具备技术可行性
翟老师却看到了
其对于“辅助用户决策”的深层意义
并全力支持他
“科研不是跟风优化
而是找到更重要的问题”
这番话让王宏宁豁然开朗
他从此更清晰地意识到
研究应聚焦于“事物的本质价值”
即便身在海外
王宏宁与清华的联系也从未中断
2010年,为提前庆祝清华建校百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