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1-05-06 | 來源: 參考軍事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國航母 | 字體: 小 中 大
舉世皆知,中國從俄羅斯購賣了壹艘“瓦良格”號航母,但並非舉國皆知中國還於2000年從俄羅斯購買了另壹艘贰手航母“基輔號”。至今,它被冷落壹旁,無人梳裝。但最近又有傳聞說,這艘“基輔號”航母可能要“出山”,至於是中國再翻修第贰艘航母還是另有所用,尚不能確證。
從航母的“象征”意義上來說,凡是善戰的國家都應當擁有航母,而尤其是國際焦點國家更應該擁有航母。當外界猜測中國第贰艘航母“基輔號”最終去處的時候,有壹種聲音在鼓噪,說中國應將“基輔號”航母轉讓給朝鮮或者是巴基斯坦,讓兄弟黨與中國共享戰略利益。據報道,“基輔號”航母是由中國天津市天馬拆船工程有限公司購進,現停泊在天津漢沽區八卦灘,目前,軍方對此也是語焉不詳,信息有待更進壹步的挖掘。如果中國願意,並且朝鮮與巴基斯坦也有此意向,那麼,“基輔號”航母花落朝鮮或巴基斯坦是有可能的。
中國人喜歡說“壹切皆有可能”。如果兩者相選權其重,銅都顏小肆更傾向於將“基輔號”優先賣給巴基斯坦,因為雙方獲利更大:
壹、巴基斯坦自身防務的需要:巴基斯坦是個涉海國家,它西連波斯灣,南瀕阿拉伯海,東與印度臨海。巴基斯坦需要建立壹支強大的海上力量,以保衛本國領土以及在沿海專屬經濟區之外的海洋利益。現在,鄰國印度已擁有了壹艘“維拉特”號航母,在南亞次大陸海上力量上是由印度打破這種戰略平衡。從印巴軍事實力競爭來看,歷來是此消彼長,而巴基斯坦采取的策略往往是應戰,陸上,以核制核,空中,以機制機,那麼,現在海上,巴基斯坦必須“以艦制艦”,這樣才能保持地區性海軍地位的定位,尤其是保持印巴雙方在南亞的戰略均勢。所以,巴基斯坦從中國購買贰手航母,並復制中國版的“瓦良格”號航母與印度抗衡,應是壹個“智者見”。
贰、“基輔號”為中國檢測印度洋環境:航母理論認為,“掌握運行航母所需的綜合技能,需要消耗時間、金錢甚至是生命,尤其是在壹個國家先前沒有嘗試過自己運行航母的情況下,其代價越大”。所以,航母在海洋環境中進行訓練以及戰術演練必需要積累實踐經驗。如果中國“瓦良格”號航母真的成軍,如何適應各大洋的航行環境,實現全球到達,就成了必須考慮的課題,如洋流、海況、氣候等。“基輔號”號航母的試水,可以為中國航母進入印度洋提供參數和受訓平台。
叁、共同遏制印度:目前,印度是航母國,據美國媒體報道,“印度海軍將每年投入40多億美元,用於開發新的海軍能力”。而據日本《追求》報刊論述,印度又計劃在2012年引進俄羅斯退役的航母。可見,印度花重金打造海上力量,不僅是為對抗中國,而且是想把印度洋變成自家的後花園。為遏制印度獨占印度洋的野心,巴基斯坦投放“基輔號”號航母,可以提前界定印度洋公享的游戲規則,並可牽制印度海上的軍事力量。同時,中國將和巴基斯坦展開航母互訪,在印度洋進行艦艦實戰對練,海戰推演,以深化對印度“夾擊合圍”的戰略。
肆、從中國“珍珠鏈”戰略上來審視:為了未來“印度洋世紀”,中國戰略部署必須進駐印度洋,以發展全球性海權戰略。西方媒體早就認為,中國的“珍珠鏈”戰略,就是“為了保護從南中國海到巴基斯坦南部海域的運輸安全,在沿途建立壹系列海軍停靠港口”。有理由相信,中印在本世紀壹定會在印度洋展開壹場軍事博弈,中國西進印度洋,而印度南下南海,都是太極推手。目前,印度介入南海野心路人皆知。不過,印度南下“東擴”,是以海軍為突擊前衛,而軍事勢力的移進必定要通過航母來押陣,最終,印度將要和中國在南海地區“推杯換盞”。據外媒報道,中國已在巴基斯坦瓜德爾港建立了港口,那麼,“珍珠鏈”上的巴基斯坦,屆時,將可以成為“瓦良格”號航母的“落腳點”,最終實現“瓦良格”號在印度洋上巡游的常態化。
中國已有了壹艘贰手航母,不必要再改裝第贰艘,戰略武器不是盆景,修修剪剪的供人觀賞,戰略武器是利器,必須精雕細刻。中國應該走自主創新、自我研發的軍工之路,所以,新建航母才是正道。中巴兩國是“全天候友誼”,中國將“基輔號”航母賣給巴基斯坦,實際上是加強軍事技術合作的壹部分,中國與巴基斯坦兩國發展軍事合作,將有利於保障中巴兩國的安全和國家利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