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1-08-06 | 來源: 中國經營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富士康 | 字體: 小 中 大
61歲的郭台銘依然故我
作者:王永強 張業軍
61歲的郭台銘依然故我,他簡單的幾句話,就讓壹場關愛員工的“街舞晚會”變成了“巨大的新聞發布會”。
7月29日,身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2317.TW,母公司鴻海科技集團,內地習慣稱為“富士康”)董事長兼總裁,郭台銘攜妻子在深圳參加公司萬人晚會,情緒甚高的他口無遮攔,透露富士康將增加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數量以完成簡單重復的工作:明年達30萬台,3年後機器人規模達100萬台。
目前,富士康僅有1萬台機器人,壹年內引入30萬台機器人,以保守價格估算,鴻海需投入巨資約300億元人民幣;同時,作為全球代工航母,鴻海集團位列2011年財富500強第60位,2010年營收約951.9億美元,全球員工總人數接近120萬,大陸員工逾100萬,僅深圳壹地就超過40萬。
這條消息的“爆炸性”可想而知。
毋庸置疑,壹年前因員工頻頻“墜樓”引發的富士康轉型仍在提速,而業界的疑問是“機器人”時代是否真的到來。考慮到7月11日,鴻海集團剛剛宣布投入100億元人民幣(合15.5億美元)用於賽博數碼廣場(Cybermart)的品牌零售店建設,新增加的300億元投入,鴻海的現金流能否足夠?
肆項轉型:機器人呼之欲出
壹年多前的2010年3月,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開始爆發,截至到當年6月底,前後約13起事件,讓強硬如郭台銘、強大如富士康也不得不“低下頭”來,於2010年5月底帶領全球媒體參觀公司深圳龍華總部。
從當下向前追溯,壹年多來,郭台銘采取的應對舉措主要有肆:提高員工工資,深圳逾85%以上的工人底薪由每月不足1000元調高至2000元以上;加快富士康產業布局調整,北上河南、西進成都、重慶等員工薪酬較低的中西部省份;內部開展關愛員工系列活動,包括宿舍管理外包,建立員工心理咨詢中心,舉辦更多體育、街舞等活動豐富員工業余生活;啟動機器人戰略。
其中,前叁項舉措,外界有目共睹;而機器人戰略則更多潛藏在富士康的轉型戰略下。
按照彼時的描述,富士康深圳總部將加速轉型,龍華、觀瀾兩個廠區將成為“產品技術研發、銷售展示及人員訓練、模具制造技術研發和新設備與自動化制造研發中心,新產品量式生產基地”。此外,富士康還將進軍新材料、新能源領域,深圳兩個廠區是重要研發中心。而為了提高薄如刀刃般的利潤率(3%~4%),壹直期望打通產業鏈“最後壹公裡”的富士康,新設立通路事業群及電子商務部門。-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