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05-24 | 來源: 網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由大學合作計劃引進的漢語志願者越來越多走進美國中小學課堂,令美國國務院擔憂
基於這個判斷,美國官方明顯注意到本來習慣於在中國兩國大學之間展開合作的孔子學院(課堂)項目正越來越多的向初級、中級學校過渡。壹般而言,學院就是大學的系,課堂壹般是中小學開設的中文課。至今美國已有81所孔子學院和300多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其中127個為孔子學院下設的課堂。Buffalo大學就計劃通過孔子學院在今年秋季學期安排8名中文教師赴當地中小學授課。而在去年人民網的報道稱,中國20多個省市的132名大中小學教師作為漢語教師志願者於7月底分赴美國20多個州的中小學任教。
在美國的初級、中級學校正有越來越多持非教師簽證從事中文教學工作的老師,這才是讓國務院最為擔憂的。這在國務院對孔子學院合作訪問交流項目給出的調整方法中也能看出這種擔憂。國務院提出公立或私立中學可以聯系現有國務院指定擔保機構,通過它們提供擔保,使孔子學院的合格人員可以來本校授課。最終目標很明顯——任何持J-1教授/專門研究學者、短期訪問學者、大學/學院學生類別簽證者嚴禁在美國的小學與中學執教。
肆、即使訪問學者在大學教漢語也必須納入學分管理
識漢字,包餃子、打太極不是真正的漢語教學,高校中文課程只有得到學術委員會認可才能完成教育的目標
對於孔子學院學術資格認證的問題,有報道稱孔子學院本身不計學分,不授學位,並不具備認證的前提。但按照J-1中以教授中文為由(訪問學者型簽證)申請的標准,中文課程必須是美國被認證的大專以上程度教育機構全部課程的壹部分,持此類簽證的訪問者只能在這些學校的外語系校區內授課。也就是說,國務院認為孔子學院在大學開課必須取得學術資格的認可,成為正式學分課程的壹部分,而不能向過去以文化交流項目的形式打“擦邊球”。
要開展漢語教育,在大學可以邀請持訪問學者型簽證的老師,但上的課必須納入學分課程管理。其實這樣的安排同樣符合美國對孔子學院在教學質量和水平上的要求。至2005年以來,先後已有2100多名中國教師來到美國。漢語教學以不能只是認識幾個漢字,包餃子、打太極、唱京劇這個層面。既然是教學活動,課程就應該得到校方學術委員會的認可,和其他課程壹樣算學分。站在文化推廣的掩護後面而不主動融入教育環境,恐怕與雙方合作的初衷都有所背離。
伍、沒資格證書無法在公立學校任教,中國教師不能例外
志願者屬於既不符合簽證管理中對教師類別訪問者的規定,也不符合美國中小學教師上崗資質要求的“雙非”人員
美國國務院針對孔子學院簽證新規的最新表態雖然指出此前政策聲明中部分內容“易引發誤解”,但在“孔子學院不能繼續在小學和中學從事漢語教學”這個要求上,國務院官員稱這部分決策“沒有回旋余地。”那麼,為何美國國務院認為這批通過訪問學者型簽證的老師在中小學教授中文是不合規定的?除了目前看來大部分現實的志願者確實不符合前述美國聯邦法案中對教師類別的訪問者規定外,美國本身對中小學教師上崗資質的要求也極為嚴苛,教育未成年人,不論是中文還是其他學科,教師資質都是最重要的兜底標准。
美國中小學實行教師資格制度,所有的公立學校教師都要求有教師資格證書或教師執照,其目的是保證教師教學的質量,教師執照要求由各州教育廳制定標准。這些標准的共同特點是,首先所有教師(從幼兒園到高中)必須有大學本科學士學位,該學位應是由州教育廳批准的具有相關學科教師資格認定的院系所授予的。其次如果學位是從非教育院系獲得的,申請人就必須補齊州教育廳要求的教育課程和教師執照要求的有關專業的學分,然後所有的教師都必須通過教師執照考試。-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