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06-10 | 來源: 南方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成名後,越來越多的人將他和“邀請總理和乙肝病毒攜帶者吃飯”的雷闖進行比較。吳恒自認他較之雷闖更保守,小心翼翼做網站,履行公民責任,“我佩服雷闖的勇氣”。
他說,之所以沒有走得更遠是為了保護自己。這個喜歡胡適的青年,認為自己只是壹個溫和的抵抗者。
“擲出窗外”域名的後綴是info,而非互聯網上隨處可見的.com。“我不希望網站像個公司(company)那樣去掙錢,而只是作為壹個新聞數據的收集和信息(information)展示平台。”吳恒這樣說。
網站提供了地區、食品名、關鍵詞查詢以及“隨便看看”等內容。此外,吳恒還設立了“中國食品達爾文獎”,旨在曝光那些“以毒害中國人為目的、起到毒害效果、挑戰了道德底線、突破了想象力、毒害人數較大、程度較深”的食品。此外,他們還會給首家曝光該類食品的新聞媒體頒獎,獎金為1.4元(諧音“壹塊死”)。
在早前,網友們已經投票選出第壹個有毒食品——“地溝油”,而1.4元獎金的“獲獎者”是《重慶晚報》。但據南都周刊記者了解,獎金迄今無人認領,按照規定,“獎金將進入獎池,累積到下壹屆”。
約談之後
但隨著網站影響力的逐步提升,壹些意料之外的事情也隨之而來。5月4日,吳恒接到了上海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下簡稱“食安辦”)相關人員的電話,對方表示要和他談談。
這不是他第壹次被約談。
在去年6月20日,那正是小龍蝦、添加劑、地溝油、火鍋店、火腿腸頻頻出現問題之時,《中國青年報》首次報道“擲出窗外”後,《新華每日電訊》和《人民日報》6月21日即發表評論,支持他的公民參與行為。
據吳恒講述,壹周後,學校負責學生工作的壹位老師找過他,委婉地建議他關掉網站,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吳恒拒絕了,不過修改了網站內容的部分措辭。
學校新聞中心主任方明也找過他。在接受南都周刊記者采訪時,方明說:“我跟吳恒分析,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媒介環境,讓他注意保護自己。”
今年5月14日,食安辦致電吳恒表示要赴學校約談,理由是“既然我們是要來交流學習的,那還是我們登門比較好”。吳恒感覺很驚訝:“雖然我是看童話長大的,但聽到這段話,還是非常意外的,心裡還是略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 加拿大 51網
但很快,吳恒又以“納稅人”的身份糾正了這種錯誤感覺,他告訴自己和網友說:“(我)自然不是那種朝廷召見就會‘誠惶誠恐’,‘感激涕零’的傳統文人”。
5月15日下午,在復旦大學光華西主樓2201房,吳恒用69張PPT,將4萬多條反饋意見展示在食安辦正、副主任在內的壹行9人面前。
“我們消費者該相信誰,又能相信誰?有權人可以吃特供,有錢人可以吃進口奶粉,窮人就只能吃叁聚氰胺?”吳恒問道,“為什麼我們缺少強有力的監管?”
“實際上,即使我們管食品安全的人,也沒有特供,我們也是自己從街上買。”食安辦壹位官員辯解道。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