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07-05 | 来源: 温哥华港湾 | 有4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进入了新世纪,我探亲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苏州。看到了中国热火朝天的发展。我的同学有的走红道,入党做官了;有的走绿道,成为专家学者了;还有的走黄道,下海经商了。而我呢,还在追寻着我的五彩缤纷的梦想。我家老爷子是退休教授,校友们租了一套房子,成立了复旦大学苏州校友会。在全民经商的大背景下,连校友会也要开办公司了。老爷子成了校友会办的公司的挂名总经理。老爷子告诉我,当年他在北京读大学时,天桥摆摊算卦的老头,随便弄把胡子就能冒充大师,煳弄那些傻子。从清朝一直到民国,中国人见到穷人就要讲自己比他更穷,这是因为他怕穷人向他借钱;中国人见到富人就要“尿克螂冒充坦克车”,就要讲自己比他更有钱,这是因为他在富人面前不能丢面子。
这次回国,顺便到北京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这个学术会议是本专业的十几个国内外知名学者发起的,其中包括美国的Q老师。我们这个专业非常冷门,全中国从事这个工程专业的科教单位只有十来个,包括一个航天科研单位。虽然来开会的人还不少,但碰来碰去基本上都是熟人。这不,连我的几位大学同学都在会上宣读了学术报告。Q老师是比我长一辈的学者,他几乎认识所有的与会者。白天开会,晚上拉关系,套交情,忙得不亦乐乎。我和Q老师是在同一天,乘不同的航班回美国的。在机场候机时,我有机会向Q老师请教了不少问题,探讨了中国和美国在社会结构上的不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终于也明白了,在中国,谁的权大,谁就是主人;在美国,谁的钱多,谁就是主人。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权力的继承是非法的;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财富的继承则是合法的。你要在中国成为主人,你要会夺权;你要在美国成为主人,你要会蒙钱。你的资产越多,你的民主和自由也越多。聪明的“花尔街肥猫”精英们赚的就是象我这样的傻子的钱。“腰缠亿万贯,骑鹤下扬州”,古今中外的亿万富翁们难道真的象马克思讲过的那样是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的吗?你不精通一些忽悠之术行吗?
又过了几年,孩子长大了一点,我老婆想重新出去工作。刚好Q老师那里有一个雇员要请几个月假,得到消息后,我陪老婆去应聘,她如愿地找到了这份临时工。这时的Q老师已经和胡司令一样“鸟枪换炮”了。“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他在某商业大楼租了一个套房,成立了ABC国际高科技有限公司。走进房门,迎面的镜框里分别展现了他和几个国际大腕的合影,其中有中研院长吴大猷,诺贝尔奖获得者巴丁、杨振宁等。办公室里,摆着Q老师的各种头衔,我们看到的有,某国际工程协会常务理事,某工程期刊主编,美国某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其中,最亮眼的是美国布什总统的商务委员会委员和英国剑桥评出的21世纪1000位杰出科学家之一。这是实实在在
的头衔,可不是在忽悠人。什么?您说什么?您不信?那您也山寨一个这样的头衔出来给我看看!当然大部分的头衔是没有收入的,有的头衔很可能还要付一定的年费才能长期保持下去。这可不是为了面子上的风光,作为一个要推销产品的公司,花点代价推销自己公司的形象是必不可少的。
当年胡司令“老子的队伍”有七、八个人;Q老师的公司也有七、八个人,不过,他一家就占了三个。这个公司接受过美国联邦中小企业署的资助,承包并完成了美国能源部及太空总署的某些研究项目。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可以发表几篇论文,就可以被称为“杰出成就”,就可以申请更多的科研经费,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其实,不管在资金来源及资金流动量上,还是在经营方式及人员构成上,Q老师的公司和美国一流大学里的大牌教授的课题组基本上是相同的。为什么教授不当,要办公司呢?我们在“铁扇公主”的旅馆里讨论过。牛教授认为,教授的固定工资不够刺激。这和下围棋一样,“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谋子不如谋势”,但是外势最终要转换为实利才有意义。摆脱了大学里的经费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就可以有更多的余地来转化实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