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07-20 | 來源: 騰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鮮為人知的北平和平解放真相 傅作義想平起平坐被拒絕(圖)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部隊的大量“投誠”“起義”,多被描述成國軍“深明大義”“棄暗投明”,以1949北平和平解放為例,歷來總講傅作義如何洞曉民族大義……然而,“投誠者”自覺或不自覺地游離於兩個政權之間,實際的情況恐怕並不那麼簡單。
軍事和政治斗爭的復雜環境,雙方數年的血戰,都讓身處時局者在抉擇時不可避免地充滿了矛盾和算計。本專題以傅作義與中共的和談為例,嘗試展現“投誠者”橫跨兩邊時的復雜心態和艱難謀劃。
2012-7-20 第38期鄧野:傅作義政治轉型過程中的雙重性
北平和談:毛澤東拒絕傅作義“平起平坐”的想法
從傅作義打算與中共和談之日起,為了保證和談中及“投誠”後能與中共平起平坐,他壹共打了叁張牌:聯合政府、保留軍隊和利用輿論贏得民意。而中共則壹方面利用傅作義的矛盾心理趁機打擊其軍事力量,另壹方面則對傅許以承諾,促其無條件和談。最終,在兩者的較量中傅作義失算了。
(壹)1948年11月毛澤東和談方針:“穩定傅不走,以便解決傅、蔣兩系奪取平津”
1948年11月初,傅作義去南京參加了壹次軍事會議,會議中蔣介石要求其將華北的軍隊南撤,但傅認為他的部隊到南方後“不會有什麼結果”,而此時遼沈戰役結束,平津已無法保全,因此,傅作義開始考慮與中共和談。這壹心理轉變是1949年1月22日傅作義對其嫡系部將董其武親口說的:
“去年拾壹月初,遼沈戰役壹結束,我去南京參加政府召開的軍事會議。那時淮海戰役也即將開始。蔣先生想抓緊我部力量以挽救殘局。他先讓何應欽,後是親自告我,要求將華北部隊南撤,並要我任東南軍政長官,所有的軍隊完全歸我指揮。我就當時的處境經過深思熟慮,認為,華北的部隊決不能南撤,審時度勢,咱們這部分到南方去不會有什麼好結果。但對蔣的話也不能采取斷然拒絕的態度。……我回到北平後,雖然在公開場合壹再說:要遵照蔣的命令,力挽華北局勢。但是內心卻認定南京政府已經喪盡軍心,喪盡民心,決不能靠這個政府來統壹國家,復興民族。’”(董其武《綏遠九壹九起義》,《平津戰役親歷記(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P423)
正是在此背景下,11月17日傅極機密地向毛澤東發出要求和談電報,但電報發出後傅並未得到中共的回復,而毛澤東卻將此電報告知了正准備入關作戰的林彪、羅榮桓等人,並在11月18日的電報中指示他們利用傅作義想和談的心態穩定住國民黨軍隊,為消滅或逼降中央軍爭取時間:“傅作義經過彭澤湘及符定壹和我們接洽起義,據稱傅起義大致已定……我們擬利用此機會穩定傅作義不走,以便迅速解決中央軍。望你們……取捷徑以最快速度行進,突然包圍唐山、塘沽、天津叁處敵人,不使逃跑,並爭取使中央軍不戰投降(此種可能很大)。”-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