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07-20 | 來源: 騰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11月26日,毛澤東在作出軍事部署的同時,又就與傅作義的和談方針指示林彪等人說:“據符定壹面談,在大勢上看,傅無出路,有與中共談和保存實力可能。……我們已用聶榮臻名義致信彭澤湘表示歡迎傅派代表來石家莊談判,同時由聶找壹傅部俘虜軍官,數日內派往北平見傅談此問題。這些做法都是為了穩定傅不走,以便解決傅、蔣兩系奪取平津,不是真想與傅談和。因為不解決傅部,即使占領平津也是不穩固的。但在尚未解決蔣系以前,假如傅真願談判,我們應當和他談判,以便分化傅、蔣,首先解決蔣系,但不給傅以任何政治上的借口。”(參見《毛澤東年譜》(下卷),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401~402頁。)
由此可見,雖然傅作義已經開始轉變態度想與中共和談,但毛澤東認為如果不消滅傅作義的軍隊,傅作義恐怕沒有真正的誠意。但傅作義想和談說明其暫時不想離開平津南下,而這正中毛澤東下懷,毛隨即命令東北野戰軍出關南下包圍平津,解決蔣介石的中央軍和傅作義的嫡系部隊。
12月14日,西路解放軍各部分別占領南口、宛平、豐台、通州、黃村、采育鎮,切斷平津聯系,完成對北平的包圍,17日又攻占石景山和南苑機場。至20日,東路解放軍先後占領唐山、軍糧城,鹹水沽、楊柳青、楊村等地及張貴莊機場,堵絕了傅作義系統的海上退路。同時,12月初傅作義發現東北解放軍南下後,急令他的主力部隊第叁拾伍軍回撤北平,但被解放軍包圍於河北新保安。12月22日解放軍攻克新保安,叁拾伍軍兩個師被全殲,軍長郭景雲開槍自殺。自己的嫡系主力部隊被全殲,傅作義基本失去了和談的資本。23日,傅作義向毛澤東發出了求和的電報:
“毛先生:(壹)令後治華建國之道,應交由責方任之,以達成共同政治目的。(贰)為求人民迅即得救,擬即通電全國,停止戰斗,促成全面和平統壹。(叁)余絕不保持軍隊,亦無任何政治企圖。(肆)在過渡階段,為避免破壞事件及糜爛地方,通電發出後,國軍即停止任何攻擊行動,哲維現狀。貴方軍隊亦誘稍向後撤,恢復交通,安定秩序。細節問題請指派人員在平商談解決。在此轉圜時期,盼勿以繳械方式責余為難。過此階段之後,軍隊如何處理,均由先生決定。望能顧及事實,妥善處理。余相信先生之政治主張及政治風度,諒能大有助於全國之底定。”(傅作義致毛澤東電(12月23日),《北平和平解放前後》,第51頁。)
盡管是求和電報,傅作義仍然在政治上和軍事上作出了壹些要求,想為自己爭取壹定的政治和軍事地位,這必然不能為毛澤東接受。
(贰)傅作義想與中共組建聯合政府,保留自己的軍隊,均被拒絕
傅作義的嫡系主力被全殲,他開始真正考慮和談了。坐擁數拾萬軍隊,傅作義為其個人計,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提出了想與中共平起平坐的條件,但被中共壹壹拒絕。
1、傅作義建議“成立聯合政府,軍隊歸聯合政府指揮”;毛澤東:“不要使陰謀得逞”
1948年12月17日,傅作義首次與中共接洽和談時,所提條件之壹即“確定傅作義通電全國、宣布和平解決的時機,建議成立聯合政府,傅參加聯合政府,其部隊交聯合政府指揮。”。(《平津戰役》,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第177頁。)1949年1月13日,鄧寶珊在與林彪等人的談判中,又壹次轉達了傅作義關於聯合政府的主張。(《羅榮桓年譜》,第677頁)聯合政府本是中共用於打破國民黨壹黨訓政制度的口號,現在傅想用此口號反制中共以求與中共分權。
其實,聯合政府的想法是有背景的。早些時候,曾有美國記者就美國國務院對中共的政策放風稱:“美國國務院現政策之中心,在於如何在新的聯合政府中造成壹有效的反對派,以抵抗中共力量,美國則在某種方式下承認新的聯合政府,恢復與中國貿易,對新中國投資,以此方式分化中共統壹戰線,竭力支持聯合政府中之非共產分子。美國承認聯合政府的條件是政府的構成須為美國可接受者,聯合政府得承認美海軍、陸軍在上海、青島等地的基地權”。這個消息引起毛澤東的警惕,1948年12月初,毛批示說:“此種陰謀必須立即開始注意,不要使美帝陰謀在新政協及聯合政府中得逞。”(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10、411頁。)這就是說,還在傅提出這個問題之前,毛就已經對聯合政府的問題產生警覺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