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07-20 | 來源: 騰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3、3月24日,傅作義想離開北平秘密去綏遠
3月24日,不知出於何種打算,傅作義密電楊慎伍:“楊慎伍可親送徐部長。請派王蔚梧乘機無論如何於明敬日先到綏,以便研究後日如何赴綏,萬勿遲誤,並須絕對秘密。”也就是說,傅作義想在26日逃離北平。
而就在25日,毛澤東率中共中央機關由西柏坡遷至北平,並在北平西苑機場閱兵。毛的忽然到來,並恰恰選擇在機場閱兵,無意中打斷了傅的逃離計劃。因此3月26日傅作義致電南京方面稱:“承派機來接,至深感佩。因毛來平,著陸場附近共軍較多,故此間機場已不能降落。以後另找好著陸場,再行請派。”(《傅作義電》,1949年3月24、26日,《徐永昌先生函電言論集》第153頁)
逃離行動失敗,傅作義不得不再次安心謀劃他的出路。最終,他選擇完全轉向中共方面,4月1日,也就是逃離計劃失敗後的第伍天,傅向全國發表通電表示:“我感覺我最大的錯誤,就是執行了反動的裁亂政策。我們在實行所謂戳亂的時候,整天說的雖是為人民,而事實上壹切問題,卻是處處摧殘和壓迫人民。我們的部隊在鄉村是給大地主看家,在城市是替特權、豪門、貪官、污吏保鏢。……所謂戡亂政策,既然完全錯誤,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既然完全正確,我們就必須公開反對所謂戡亂政策,真誠的實現和平,不應該再猶豫徘徊,違背人民的願望。北平的和平就是遵從人民的意志與願望,勇於自覺,勇於負責的認識和行動,符合幹正確的政策,符合於毛澤東先生所提出的八項和平條件,這種和平是真正的和平。”(《傅作義通電》,《北平和平解放前後》,第176、178頁)在毛期待近兩個月後,傅終於發表了這個完全向中共靠攏的通電。
綏遠問題:傅作義想寓兵於農,等中共困難時東山再起
北平和平解放之後,傅作義經營多年的綏遠該如何處理,成為重要問題。而傅作義雖然在北平和談與中共的較量中敗下陣來,但在綏遠,他同樣不放棄任何可利用的時機。
(壹)中共在綏遠兵力不足,毛澤東提出“綏遠模式”
北平和平解放後,隨著傅作義轉向中共,如何處理綏遠問題便提上日程。鑒於傅作義已爭取過來,毛澤東認為在綏遠問題上就不用著急,可以慢慢解決。1949年2月22日,傅作義同毛澤東、周恩來進行會談,他問毛綏遠問題怎麼辦時,毛說:“綏遠問題,用‘綏遠方式’解決。”傅又問:什麼叫“綏遠方式”?毛又說:“有了北平的和平解放,綏遠就不用兵了。先劃個停戰協定線,讓董其武主席慢慢做好他的內部工作。另壹方面派個聯絡組,把鐵軌接通了,貿易起來,在他認為適宜的時候舉行起義。”(董其武《綏遠九壹九起義》)
關於“綏遠方式”,毛1949年3月在中共柒屆贰中全會報告裡做過詳細闡述。他說:“綏遠方式,是有意地保存壹部分國民黨軍隊,讓它原封不動,或者大體上不動,就是說向這壹部分軍隊作暫時的讓步,以利於爭取這部分軍隊在政治上站在我們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們集中力量首先解決國民黨殘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壹個相當的時間之後(例如在幾個月,半年,或者壹年之後),再去按照人民解放軍制度將這部分軍隊改編為人民解放軍。”(董其武《綏遠九壹九起義》)
其實,之所以采取“綏遠方式”,很大程度上跟中共要爭取傅作義有關,但更根本的原因是當時中共在綏遠方面的軍事力量不足。據1949年1月23日毛澤東給林彪的電報稱:“綏遠方面我只有姚喆八姿W壞揭煌蛉耍攪莧酰怠⒌肆講吭蠐腥蛉艘隕稀D殼爸緩迷菸腫矗覆簧暇癰謀唷!保ā睹蠖昶住廢戮恚444頁。另據董其武記載,當時綏遠各類國民政府駐軍將近10萬。)
(贰)傅作義想保存綏遠兵力,贊成“暫維現狀”-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