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12-08-01 | News by: 多维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奥运会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一场“让球风波”让伦敦奥运会的羽毛球赛场变得异常混乱,以中国队为代表的被禁赛球员梦碎伦敦,惨淡出场,背后激起了声势浩大的舆论喧嚣。除了本国声音,英美媒体也对此展开大战,不少英国媒体大批中国队总在欺骗世人,打假球应该禁赛终生,美媒则反批比赛规则漏洞,痛斥国际羽联打了自己耳光。
截然相反的英美舆论
针对闹得沸沸扬扬的“让球门”事件,国际羽联召开了听证会。经过反复商讨和确认,最终伦敦奥组委做出了决定:取消中国组合于洋/王晓理、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河贞恩/金旼贞与印度尼西亚选手波莉/乔哈里参加剩余比赛的权利。
英国众多媒体纷纷引用英国羽毛球名将,雅典奥运会混双银牌获得者盖尔•艾玛的说法当做评论标题,认定世界羽联剥夺四对、八名选手奥运资格的做法相当正确,并指出中国队在羽毛球界的“特权”早已是人人皆知。
“中国选手的做法让人作呕,如果我有权利裁决,我肯定要求将她们禁赛终身。中国队总在欺骗,这早已不是新闻,在羽毛球领域他们总是在一手遮天。”在盖尔的言论指引下,英国媒体纷纷发难,指出中国体育在其所有优势项目内,都有着类似行径,“乒乓球、跳水等等项目,中国队总有他们自成一套的逻辑。”——言下之意,让球、黑幕、甚至禁药都是“水到渠成”。因为,现在每每提起中国代表团,英国媒体就总会加上一句“叶诗文难以理解的表现让人惊诧”,而这句话的前后,也总会涉及“兴奋剂”三个字。
这些媒体批评“中国代表团是一个奇怪的组织,他们像是机器一样生产着金牌,奥运会之于他们只是一个争名夺利的舞台,而非为了更高更快更强。”
对于国际羽联的决定,美国《纽约时报》在8月1日也在第一时间跟进了官方消息并做出了报道和点评。但与许多英国媒体不同,《纽约时报》指责国际羽联是打了自己的耳光。
“国际羽联和伦敦奥组委做出共同决定,剥夺了四对选手的参赛权同时予以了严厉的处罚,这看上去很不寻常。这不但是本届奥运会至今为止最有争议的一个事件,也是国际羽联历史上最为雷厉风行的一次处罚。当然这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将会让奥运会羽毛球比赛陷入混乱。对此韩国和印尼选手选择了上诉,中国选手则放弃了上诉。”
《纽约时报》进一步说道:“但国际羽联有没有仔细想过,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他们希望让每队选手至少打3场比赛,却因此炮制出了漏洞连连的赛制。很显然中国和韩国还有印尼选手是根据规则的漏洞而临时决定消极比赛的。当然中国确实存在让球的传统,这也让他们成为这个事件的主角。”
“由于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中的绝对优势地位,有很多选手,所以他们有动力尽量避开本国选手。而由于他们太强大了,其他国家的球队尽力避开中国队,除非没有选择。但本届奥运会国际羽联却制造了这一堪称耻辱的规则,让这些国家的做法成为现实。”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