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09-24 | 來源: 人民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富士康 | 字體: 小 中 大
鴻海科技集團發言人邢治平昨日也告訴本報記者,他們正在和當地政府及公安部門進行調查,正在追查壹些細節。台灣的公司方面也有人來大陸處理相關事宜,而郭台銘也在事發地太原附近地區處理此事。
邢治平還表示,稍晚些時候會就此事發布更詳盡的信息。不過,截至本報記者昨晚發稿時,尚未有更新的內容發布。
爭議富士康
富士康(太原)科技工業園於2003年10月奠基,2008年投產,投資額15億美元,曾是山西引進的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主要產品有手機鎂合金機構件、鋁合金機構零組件、精密模具、熱傳導產品、鎂鋁合金壓鑄件等。據上述富士康內部人士稱,此前,富士康希望借助山西的資源優勢,將太原廠區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鎂鋁合金生產基地、鎂鋁合金深加工基地和鎂鋁合金汽車零組件生產基地。
富士康太原園區目前與周圍居民的關系並不融洽。壹家全國房地產公司在太原開發的住宅項目,就在富士康廠區西大門對面。每次富士康排放廢氣時,對面的住戶就能聞到刺鼻的氣味。在該小區住戶多次找有關部門投訴後,富士康改為每周定時排放廢氣,情況才有所緩解。
“但富士康也不完全遵守承諾,經常會不定期地排廢氣,小區裡的人意見很大。”對面小區壹位業主告訴本報記者,有的業主甚至動用了私人關系,找來環保部門秘密檢測富士康的排放物,並送到有關領導手裡,但收效甚微。
本報記者昨日在富士康周圍采訪時,也壹直能聞到刺鼻的氣味。
按照太原市的發展規劃,富士康所在的小店區,即太原南部,將是該市下壹步重點發展的區域。當地的土地已是寸土寸金,原本荒涼的富士康周邊,現在已高樓林立。
太原作為富士康“中原金叁角制造基地”的壹極,承擔著蘋果公司產品的部分生產任務,是iPhone手機機構件的生產基地之壹。此外,富士康在郭台銘祖籍——山西晉城的工廠也代工蘋果產品。
“山西是郭台銘總裁的老家,他有非常濃厚的家鄉情結。而河南是內遷的重地,今年年底鄭州園區的人數很有可能就超過深圳龍華了。”上述富士康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富士康在鄭州、洛陽、太原、晉城布局,形成“中原金叁角制造基地”,壹方面可以帶動這壹區域的產業升級,同時也是富士康中進、西遷的必然選擇,“富士康的工廠在大陸已經成為各省爭相搶奪的‘香餑餑’。”
在富士康太原廠區的招聘網頁上可以看到這樣的招聘信息:“太原園區主要生產蘋果系列的全部產品(蘋果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高端數碼產品。因進入生產旺季,急需工人5000到15000名。”本報記者聯系客服人員,問有何要求時,對方答復說只要年齡在16.5歲以上、有贰代身份證即可,能拿到的綜合工資基本在2800元以上。
管理隱患深藏
上海市律師協會勞動法委員會主任陸胤對本報記者表示,就富士康發生的這起事件而言,如果情節輕微,可依照《治安管理法》進行拘留、訓誡等處罰;情節嚴重的則可適用《刑法》,其中有尋釁滋事罪和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兩個罪名可以適用。
他還說,公司可以與違反公司紀律乃至違反法律的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如果有被誤傷的,則因為公司有責任保障員工的人身安全,所以得承擔責任。”
雖然富士康吸取了深圳龍華園區此前工人連環跳樓的教訓,決定在內遷當中不再新建龍華那樣的巨型工廠,單壹廠區的規模不過20萬人,以避免工廠太大帶來的管理問題。但新的問題依然出現。
“對富士康來說,快速內遷還可能產生壹個新問題:85後、90後如何管理?”上述富士康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他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廠區招聘的員工平均年齡都在20歲上下,有的甚至已經成為管理人員。
“他們在業務上非常拔尖,願意吃苦,但是如何更好地適應角色轉變,對這幫小孩子來說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他說,越來越多的90後成為富士康生產線上的主力,企業需要他們創造效益,而他們其實也需要企業的關心,“對於90後來說,富士康是壹份工作,但也許也是他們第壹次真正意義上去認識社會、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不能用原來的管理模式去要求他們。但磨合過程中會忽略壹些問題。”
記者長期接觸的壹名富士康深圳New Pad生產線上的工人說,目前龍華園區中90後的管理人員並不在少數,在他看來,這些管理者的管理方式相對簡單、直接、不夠穩重,想要服眾不是易事,做不好還有可能被大家孤立。
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對本報記者表示,富士康的代工模式決定了富士康需要巨量的簡單勞動工人。由於其生產模式是壹條完整加工鏈上簡單的重復勞動,很多年紀大的工人無法應付,因此只能招聘年輕工人。同時,壹些具有大學學歷的85後、90後工人經過若幹年培養被提拔到管理崗位,但他們缺乏管理經驗和磨練,管理同齡人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也是富士康面臨的管理難題。
“富士康的社會責任壹直都被詬病,也多次挑戰社會的神經。富士康內遷後,也同樣面臨對員工的社會責任承擔是否到位的問題。”黎友煥稱,這都是富士康代工模式決定的,無法回避,如果對員工的社會責任承擔到位,則意味著富士康的生產成本將激增。
陸胤也表示,富士康此次事件背後的法律關系並不復雜,而背後暴露的管理問題可能更值得關注,即目前富士康動輒數萬人的工廠以及半軍事化的管理模式,可能並不太適合現代社會。
“如果是真正軍事化的管理,也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了。”陸胤說,現在的年輕人觀念已經變了,不太能適應這種管理方式,這就意味著富士康得做出轉型,不是重回嚴格的軍事化管理,而是要使用更加現代、寬松的管理方式。
“這種轉型是必需的,但是目前富士康似乎還沒有做好從強硬管理到柔性管理的准備。”陸胤認為,這種轉型期的沖突恐怕將來還會發生,在其他企業也可能出現,所以,類似的企業都要做好准備。
事實上,富士康保安與員工之間的沖突已非首次。2009年8月,位於亦莊的北京富士康廠區就發生過2名員工與20多名保安沖突的事件。-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