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09-27 | 來源: 環球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國航母 | 字體: 小 中 大
資料圖:網絡流出的中國國產航母JZY-01海盤子艦載固定翼預警機。
劉江平強調,除了戰斗機外,航母艦載機還包括反潛機、預警機、直升機等其他多種機型,它們都是航母作戰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因此航母是否擁有完整的戰斗力,並不能只看艦載戰斗機的戰備情況,還需等其他配套機群都具備作戰能力。按照其他國家的經驗,這個過程通常要花費2-5年的時間。
除了艦載機群需要測試外,航母服役後搭載的各種設備也要繼續進行磨合與改進,這個過程持續的時間可能更長。“戴高樂”號直到2007年第壹次大修時仍在對核反應堆、螺旋槳等重要設備進行調試。不過正是由於這些周密的測試消除了隱患,“戴高樂”號在2011年空襲利比亞的高強度出擊中表現完美。
航母戰斗群形成戰斗力更難
韓國《朝鮮日報》26日宣稱,中國目前正推進組建以航母為核心、由驅逐艦、護衛艦、潛艇等護航艦艇組成的航母戰斗群,目的是讓“遼寧艦”發揮最大效用。報道稱,被稱為中國版宙斯盾艦的2艘“蘭州”級防空驅逐艦、中程防空及反潛驅逐艦、2艘護衛艦、2艘核潛艇將為航母護航,其中核潛艇可能會是最新 093型攻擊核潛艇。報道還引用香港媒體的猜測稱,中國可能會抽調精銳艦艇組成以航母為中心的“第肆艦隊”部署到叁亞。不過也有韓國專家認為,負責保護航母的中國最新型052D驅逐艦仍在建造之中,中國要組建像樣的航母戰斗群,仍需要時間。
劉江平說,航母並非單獨作戰,因此具備完整防空、反潛、反艦和對岸攻擊能力的航母戰斗群何時形成戰斗力更具實戰意義。他認為,航母戰斗群涉及從空中戰機、水面到水下不同艦艇的彼此協調與配合,更涉及到作戰方法乃至作戰思路的改變,要形成戰斗力比單艘航母更難,花費的時間可能長達10年。美國航母戰斗群通常以1艘航母為核心,並為其配備2-4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或“阿利·伯克”級驅逐艦、1艘“佩裡”級反潛護衛艦、2艘攻擊核潛艇和1艘大型艦隊補給艦。劉江平說,在相對長的時間裡,美國航母戰斗群的組成艦艇是固定的,這樣它們能更快地熟悉各自的角色。法國也采用類似做法,“戴高樂”號航母戰斗群隸屬於法國海軍的海外作戰部隊序列,固定搭配為“戴高樂”號航母、1艘防空驅逐艦和1艘補給艦,執行任務時則根據具體情況配屬其他防空驅逐艦、反潛驅逐艦、多用途護衛艦、攻擊核潛艇和補給艦。
中國航母走向遠洋還需努力
《印度時報》和《印度教徒報》稱,“遼寧艦”交付的時間正值中日釣魚島(專題|博客)緊張局勢升溫之際,《朝鮮日報》認為中國此舉是針對釣魚島(專題|博客)等領土爭端進行武力示威。但也有分析認為,“遼寧艦”對中國海軍的意義在於提升遠洋能力。劉江平說,未來中國航母戰斗群要在遠洋持續活動,還需要重點克服補給等後勤問題。特別是在海上對艦隊搭載的大量飛機進行維護和保障,目前還是我們的短板,需要通過建造新型遠洋綜合補給艦來彌補。此外美軍的經驗表明,即便核動力航母能連續航行幾年,但艦上人員卻無法忍受長期海上漂泊。因此美國航母仍需要定期靠岸休整。未來中國航母在走向遠洋時,也必須考慮長期航行對船員的心理影響。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