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09-28 | 來源: 揚子晚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國航母 | 字體: 小 中 大
當年,張蕊是從河北農村考入南藝的。
她出生在河北省廊坊的壹個農村家庭,父母以炸油條為生。為了供兩個小孩上學,老兩口每天肆伍點就起床到街上擺攤。從小張蕊就理解父母掙錢不容易,小小年紀的她便開始幫家人搬油運油,大的油桶搬不動就壹點壹點地拖回屋裡。
“這個小姑娘從小就學會了獨立生活。”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的瞿老師告訴記者,在大學時,張蕊利用課余時間在壹家培訓機構裡當兼職美術老師,大壹大贰的兩個暑假她都選擇留在南京,打著叁份工賺取生活費。即使暑期的南京室外氣溫達到40攝氏度,她也未間斷過。後來,終於靠自己的努力配上了電腦。
女兵張蕊
壹路“步步高”登上“遼寧艦”
第壹步:畫畫和從軍是她的夢想 她去當兵了
張蕊的父親在電話裡告訴記者,從學藝術到考水兵,這些選擇都是張蕊自己做決定。女兒成為水兵的消息他也僅僅是在電話另壹頭才得知的。
“上初中後她開始喜歡上畫畫,獨自壹人到離家百余裡的地方學習畫畫,高考時壹個人背著畫夾天南海北地參加各種美術考試。”他在電話裡反復向記者說道“我女兒是報國的!”
盡管女兒很少能和家裡聯系,在船上的具體工作家人也並不清楚,但是老先生提起女兒來仍是濃濃的自豪。
得知她選擇穿上戎裝時,不少人都表示非常驚訝。“其實我選擇海軍,並不是心血來潮。”張蕊在回母校向師弟師妹做講座時說道,“從軍和畫畫始終是我最向往的兩個夢想。雖然高考時選擇了畫畫,但我的軍旅之夢並未因此而停止!”
張蕊的父親也曾經當過兵,他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可能是從小耳濡目染,女兒對軍旅生涯拾分向往”。
而且鮮為人知的是,張蕊當兵還有個故事。
在大學裡也是有入伍機會的,但大多招的都是男兵,“終於有壹次招收女兵了,我壹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張蕊說。
第贰步:雷達操舵都要學 成為我國首批女水兵
進入部隊後,她分別在部隊院校、北海艦隊某訓練基地進行了船藝、損管、戰場救護等共同課目的學習。
上船後,分別進入信號、報務、雷達、操舵專業實習,並完成了專業理論學習、跟班值更、24小時值更和參加遠海衛勤演練等階段訓練,通過獨立值更合格考核,開始24小時獨立值更。
2010年8月初,作為海軍首批24名女水兵之壹的她登上1.4萬多噸的“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開始了遠航實習訓練的航程。
“第壹次踏上‘和平方舟’真的好興奮!”回憶起初次上船的感覺,張蕊滿臉笑容:“我終於成為壹名真正的水兵了!”盡管這種美好的感覺很快就被海上訓練的辛苦代替,但她仍舊利用自己的文藝專長,參加各種文藝活動,成為醫院船上的文藝骨幹。
在駕駛室的雷達戰位上,張蕊是首批通過考試開始獨立值更的女水兵。操作時她手上始終掛著壹個白色小塑料袋,那是為暈船嘔吐准備的。根據張蕊的報告,“和平方舟”號及時調整航向,安全通過颶風區,她及時准確報告情況20余次,為值班船長操船提供了可靠依據。
第叁步:遠赴非洲維和 辦艦報、播音主持都要做
2010年8月31日,張蕊跟隨醫院船從舟山起航,赴亞丁灣以及吉布提、肯尼亞、坦桑尼亞、塞舌爾、孟加拉國等亞非5國執行“和諧使命-2010”醫療任務。其間戰友們跨越大洋,戰風斗浪,迅速適應了海上生活,並順利通過考核,成為真正意義上合格的女艦員,結束了我海軍艦船沒有女水兵服役的歷史。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