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12-10-15 | News by: 搜狐文化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莫言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电影《红高粱》剧照,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
电影《挪威的森林》海报,根据村上春树同名小说改编
性生活的质量有大一部分取决于仪式感和过程感。文学也是如此。性描写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也以仪式感和过程感为标准。
我们来看看,莫言和村上春树性文字中的仪式感和过程感。
“余占鳌把大蓑衣脱下来,用脚踩断了数十棵高粱,在高粱的尸体上铺上了蓑衣。他把我奶奶抱到蓑衣上。”我们看这一系列动作,脱下大蓑衣,踩断高粱,在高粱的尸体上铺上蓑衣,这可完全不同于色情文学中的性前戏,余占鳌的一系列行为分明是一种按部就班的程序,分明是一种仪式。当然这是必须的,把蓑衣铺在高粱上省得扎得慌。不过就是这样必须的动作为读者提供了过程的开始感,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开始了一种带有天人合一精神的性旅程。这是莫言先生的仪式感,再看村上君的。
“玲子先是走到我的背后,拿起沐浴头帮我冲水,水划过肌肤,温暖而惬意,身体无尽的张开来。背后洗过后,绕着来到我的前面,‘渡边君,你那家伙还挺威风的嘛。’”呵呵,不愧是日本人,出手就比较色情。不过,这种描写确实也具备了仪式的开始感。
接下来就是正题了。这里莫言先生和村上先生有了一些区别。“奶奶神魂出舍,望着他脱裸的胸膛,仿佛看到强劲訰悍的血液在他黝黑的皮肤下川流不息。高粱梢头,薄气袅袅,四面八方响着高粱生长的声音。风平,浪静,一道道炽目的潮湿阳光,在高粱缝隙里交叉扫射。”环境描写正是莫言先生在《红高粱》中力透纸背的地方,这是中国天人合一文化精髓的完美体现。读者仿佛听到了风吹过高粱梢头沙沙的声音,仿佛闻到了薄气袅袅的凉意,最妙的是“高粱生长的声音”这几个字,看得我们也想闭上眼睛,带着一片阳光的金色躺下去……高粱生长的仪式和人类与生长繁衍有关的仪式就这样气息乡土地融合在一起。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