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11-01 | 來源: 新華網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美東颶風 | 字體: 小 中 大
成因
科學論 “腰”最粗的颶風
美國媒體報道,雖然颶風“桑迪”本身強度算不上最強颶風,但是它體積龐大,大風圈直徑約1700公裡,足以成為有史以來在大西洋上生成的“腰”最粗的颶風。
同時,“桑迪”這個暖性的龐大氣流恰好與強大的冷空氣相遇,形成“弗蘭肯風暴”,又稱“怪物風暴”,正是形容它的破壞力大。冷暖氣流勢均力敵、持續對峙,導致“桑迪”擁有如此大范圍的影響力。
全球氣候變暖或是此次大災難的成因,全球變暖導致海洋溫度上升,為颶風形成提供了“溫床”。
而颶風最大的威脅來自它“掀動”海水導致海面升高的風暴潮。它與海洋潮汐的影響相疊加,可導致沿海地區平均海平面上升5米以上,引發洪災。美國大西洋沿岸以及墨西哥灣很多人口稠密地區海拔不超過3.5米,風暴潮很容易造成巨大破壞。
陰謀論 是奧巴馬壹手炮制的?
美國幾家網站相繼傳出壹種陰謀論,稱奧巴馬利用軍方項目炮制颶風,從而借救災為自己樹立壹個果敢、有力的領袖形象,贏取選民的支持,為順利連任加分。
美國媒體報道,連日來,有網站不約而同地發布壹種“驚人論調”,稱颶風“桑迪”其實是奧巴馬利用美國空軍和海軍資助的HAARP(高頻主動式極光研究)的氣象武器壹手炮制出來的,旨在謀求順利連任。HAARP主要從事與電離層或高層大氣相關的實驗研究。陰謀論者多年來壹直指責HAARP策劃了多起自然災害,利用電磁波來操控天氣。
颶風後的思考:繁華都市暴露脆弱“內心”
壹場如期而至的颶風,讓包括紐約在內的眾多美國都市陷入混亂。盡管美國政府做足功課,但在肆虐的“桑迪”面前,鋼筋水泥的繁華都市還是暴露了脆弱的“內心”。
有了2005年“卡特裡娜”颶風的前車之鑒,美國政府和地方市政當局此次堪稱有備而來,以紐約為例,政府停工、學校停課、股市休市,公交、地鐵和地區鐵路系統暫時關閉,市政府開辟數拾個避難場所,大量人員撤離……
此外,由於依海而建、地勢低窪,紐約在防風減災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政府采取了壹系列措施提升城市的防洪能力,如不斷擴大濕地緩沖洪水,建造綠色屋頂吸收多余雨水,在地鐵口修建台階防止雨水倒灌,同時增加自行車道,要求大型建築物降低能源消耗,以降低導致全球變暖的廢氣排放,等等。
然而,當“桑迪”以萬鈞之勢登陸美國,紐約精心構建的防洪“堤壩”依然禁不住颶風的沖擊。
從10月29日晚起,“桑迪”在美國東海岸壹路肆虐,所到之處,滿目瘡痍,迄今已造成至少72人死亡。其中紐約的災情尤為嚴重:至少18人因災死亡,曼哈頓下城的人們陷入潮濕和黑暗,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地鐵系統設施遭受重創,恢復正常仍需4到5天。此外,壹場大火30日席卷皇後區布雷奇角,超過50棟房屋被完全摧毀。
“這場破壞性的風暴可能是我們所遇到過的最糟糕的壹場,”紐約市長邁克爾 布隆伯格感歎道,“大自然,比我們強大那麼多。”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極端天氣愈加頻繁,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在大自然的強大威力下,人類顯得依然渺小,即使再強大的國家,再完備的措施,都不可能規避壹切風險。正如原紐約市長遠規劃和可持續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弗裡德所說:“任何情況下,你都不可能鑄就壹座固若金湯的城市。”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