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11-06 | 来源: 北美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1 陕北,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陕北人的丧葬习俗就颇具有特点。
9月23日上午9点,我们的SUV从绥德的郭家沟村向宜川壶口进发。
当行驶至延安的延长县交口镇时,我们被公路上的鞭炮声和长长的身着白衣、捧着遗像、抬着花圈、举着高高耀眼迎风飘动金银幡子的队伍所吸引,大家不约而同地说道:是丧事;经过短暂的询问和拍摄,我们决定壶口不去了,留下来进行深入地拍摄。
我们跟随着丧事队伍行进了一段时间,转而下了公路,不远处的半山坡上能看到有一排窑洞被各种颜色的花圈所围拢,在正午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此时,锣、鼓、镲和一阵阵悠长凄凉的唢呐声,在黄苍苍的山塬上传开,披麻带孝的人们淌过一条小河沿着山间小路向上攀行。
在陕北,葬礼又叫“白事”、“丧事”。我来过陕北多次,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隆重的白事,我们从中午12点一直拍到晚上近10点。下午,事主家还特意炒了几 个菜,先按排我们吃了饭,一家人的和蔼可亲让我们感动……。晚上我们就住在镇上,因第二天要为老人上山土葬,更需要拍些照片,早晨我们每人吃了一桶方便面 后,又早早来到了事主家前临时搭建灵堂的半山坡上。
因病去世的老人叫冯秀珍,80岁,家住延安市延长县交口镇的李家崖村。老俩口共生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子孙后代共117人,四世同堂。在陕北,像冯秀珍 这样上了年纪的老人出殡,被称为“喜丧”,人活百岁,难免一死,老人生时幸福,死后亦可含笑九泉了。陕北人生于黄土,长于黄土,最后又要魂归黄土,即所谓 “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为老人高高吹响上山的唢只,体现陕北人骨子里那种知生知死的达观意识。
▲2 长子手捧母亲的遗像,心情悲痛。
▲3 镇上请来的敲锣的、打鼓的、拍镲的、吹锁呐的民间乐队。
▲4 逝者的儿媳、外甥们拿着孝棒和祭奠物品随队伍依次缓缓前行。
▲5 老人的长孙扛着引魂杆前走,孝男孝女举着花圈、纸火等排成一行,向大山里走去。
▲6 偌大的花圈在苍茫的山塬间格外耀眼。
▲7 食盘中放着祭品。
▲8 山坳里颇为壮观的白色气拱门,两边的花圈一字而排开。
▲9 把老人的遗像挂在灵棚上。
▲10 进入院子,依辈份年龄有序地排列着双膝跪地,深沉悲哀地磕头。
▲11 孝子们跪着向前来悼念的乡亲磕头。
▲12 老太太的女儿们一直处于极度的悲痛之中。
▲13 对姥姥充满了思念。
▲14 孙儿们为奶奶点上一首思念的歌。
▲15 乐队歌手悲凉凄酸地唱起了改词的陕北民歌。
▲16 逝者的老伴叫朱志财,今年也80岁。从他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出老人家对生与死的豁达。
▲17 老爷子和他的两个孙子。
▲18 全家的合影。
▲19 管账先生在登记亲戚朋友们送来的山羊及钱、物等祭品。
▲20 为办丧事而搭建的厨房及两口大锅。
▲21 丧事上要吃八碗肉:四红四白。
▲22 人们坐在临时搭建的棚下吃午饭。
▲23 大家都在吃饭,大女儿却一直守着母亲。
▲24 无人的时候,老爷子掩饰不住内心的悲痛,默默为老伴点上蜡烛。
▲25 孩子们依旧无忧无虑。
▲26 安抚调皮的孩子们。
▲27 下午5点,娘家的人到来,带来了花圈和牲醴祭品。
▲28 孝子们要下山迎接娘家人,同时要把祭品抬上山。
▲29 向祭奠磕头的娘家人发送毛巾。
▲30 傍晚,娘家人坐席,孝子们全部跪下。
▲31 丧事总管在向娘家人简略叙谈葬事之准备及前后的安排情况,并询问娘家人有何建议。
▲32 中间两位是死者的弟弟。
▲33 孝子们按辈份长晚、年龄大小分别向娘家人每人敬酒。
▲34 入夜,灵堂前已经摆装塔状的五层灯烛,孝子们围着烛台依次“转灯山”。
▲35 艺人身着华服踩着乐调在孝子们中间来回穿插起舞,扭起秧歌,舞姿动作夸张。
▲36 艺人便扭便跳便将人们跪在膝下的纸币用嘴叼出来,不得用手。
▲37 有的将钱放在大碗里,再倒上满满的白酒,让其喝光后才能取钱。
▲38 世间的事物总是相对的,就象办喜事有人掉眼泪一样,而陕北人的喜丧,却能在孝子们的参与之中,在悲哀的气氛中令人开怀大笑,人们见怪不怪。
▲39 夜里9点多钟,“撒路灯”仪式开始了。有人燃上用煤油浸泡的玉米芯,撒在夜间的山路上,孝子们沿着一簇簇火焰走上山去。
▲40 走到半山坡的空地上,乐手们的长号短号开始吹奏起来。
▲41 孝子们跪在地上焚香、烧纸、奠酒等,随后三叩首而起,再于乐手们的吹奏下沿原路返回。
▲42 翌日的早饭上,人们吃油糕和大烩菜。
▲43 下葬的日子乡亲们前来上香,烧纸,磕头。
▲44 就要给老人出殡下葬,女儿想多陪母亲一会儿。
▲45 上午10:50,孝子们将棺材抬出灵棚。
▲46 此时,号炮齐鸣,子女们嚎哭,出殡起程。
▲47 山路崎岖,人们用力推着灵柩车。
▲48 人们排成长长的队伍,扛着花圈、挽帐,撒着用黄纸剪成的引路钱,在哀哀切切的唢呐声中,向山顶行进。
▲49 老人的大女儿一路上不停地抛撒纸钱。
▲50 揭开盖在墓坑上的蓬布。
▲51 阴阳先生在墓窑内手摇铃铛,口中呢呢喃喃、念念有词。
▲52 由孝子们将棺材卸下放入墓窑。
▲53 盖上墓门石封缝后,人们便开始填土埋坑。有俩人跳下坑内用衣服裹住自己,将土一层层踩实。
▲54 用工具进一步地把土夯实。
▲55 将金银幡高高竖起在坟头上。
▲56 阴阳先生用罗盘确定方位,摆正牌位。
▲57 将孝子棒密密麻麻地插在坟前,再献上花圈。
▲58 一切安置妥当,人们要再行“告坟”礼,同时除孝子孝女以外的缟帽等随即脱去表示不在戴孝。
▲59 下午2点多钟,葬礼结束。人们点燃了花圈等祭奠物品,告慰亡灵。
▲60 悠长凄凉的唢呐声,在黄苍苍的山塬上回荡。
▲61 临行时,我们同老爷子合了影,并祝他老人家保重,健康长寿。- 温哥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或许可,严禁转载或摘录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