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11-11 | 來源: 加涵的攝影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美東颶風 | 字體: 小 中 大
颶風後在避難所吃免費餐見聞:從細節看美國的強大(多圖) 今天11月3日,颶風“桑迪”登陸後的第六天。還是沒有電,沒有暖氣。
這幾天室外氣溫已經降到攝氏零下幾度。白天還能找到有電有暖氣的地方混壹混,晚上回到冰冷的家裡的確不太習慣。好在壹直有熱水,沖完蓋上厚厚的3-4層被子睡覺也還能對付。看天氣預報,周六周日周壹的最低氣溫都在零下2-3度。周贰開始最低氣溫回到零度以上,但也只是零上2-3度那樣。要是供電不恢復,看來還得艱苦壹陣。附近大大小小的旅館酒店早就被訂滿,每天的等候名單都是兩位數的,不必指望。
JCP&L報告我們這個鎮到現在為止還有11,737戶家庭停電,預計多數家庭會在下周叁(Nov 7)恢復供電,也就是說在颶風“桑迪”狂肆後的第九天才能恢復。不過電力公司沒有忘記加上壹句“預期某些受災最重的地區下周整周恢復”,那意思拖到下周伍六都有可能,這樣的話就是拾多天來。好消息是陸續有朋友都恢復了供電,只要有進展早晚會輪到的。
盡管分單雙號日限購汽油,加油站排隊的長龍還在。不過又有幾家加油站開始供油。有朋友路上看到不少油罐車在送油。始終覺得供油的問題沒有理由不能盡快解決。
受颶風“桑迪”影響,過去壹周中小學都不上課。我家附近壹高中也許是備用發電機吧,倒是有電。既然沒有學生上學,就開放給附近沒電沒水的居民,給大家有個有暖氣的地方可以坐坐,充電上網,有熱水咖啡,甚至供應免費的簡單早中晚餐。也有行軍床可以過夜。英文稱之為shelter,中文譯為避難所或庇護所。其實沒有那麼嚴重,只是壹個可以遮風擋雨吃飯休息的地方。壹時找不到合適的中文翻譯。
進門處需要登記壹下姓名地址聯系方法。負責登記的義工女士和她的警察丈夫都不願被拍。但這警察丈夫很熱心地帶我轉壹圈,介紹了這裡的設施和服務。
在這裡工作的多為自願義工,有些是學校的校工。不少人都希望我壹定要提到為大家做飯的Le Khanh Lam,越南人。她從學校開放接待附近居民以來,每天幾乎都壹直在這裡幫忙,還帶動自己家人也來義務幫忙。從名字看應該是林姓華裔,但也不好說,越南人的姓名拼法也有類似的。
從今天的菜單看,早餐7點半到九點半,法式烤面包棒加火腿片,但早餐只供應給這裡過夜的人們;中餐11點半到1點半,陳皮雞和米飯;晚餐5到8點,面包夾肉丸幹奶酪。看上去雖然簡單,都還不錯的。白天還有熱咖啡,水和簡單飲料供應。而這壹切都完全免費。有幾位今天才來的居民拿了飯以後找人付錢,得知不用給錢時都笑道“原來還真有免費午餐這事啊!”據Le Khanh Lam說每天午餐人最多,最忙的幾天都有300多人來用午餐。晚餐相對少壹點,也有百拾來人,大概白天來充電上網的人們都回家了。真正晚上在這裡睡的最多的時候才拾來個人,因此早餐人數也就這些。
居民來這裡多數為了充電上網。學校將餐廳開放給大家,還提供了無線上網。餐廳差不多坐得滿滿的,坐不下有些人就坐在走廊裡,連室內球場也有人坐在地上充電上網。
大人們守著電腦,孩子們就在室內球場玩。室內球場另壹端放了拾多張折疊床。給真正需要的人們可以在這裡溫溫暖暖地過夜。只有叁張床上有私人物件,看來被子睡袋等等還得自己帶來。當然這裡也有洗熱水澡。最基本的生活沒有什麼問題。
現代人真是離不開電腦和網絡。在這裡幾乎每人都捧著壹電腦,有事無事的都掛在網上。想想自己經常也是這樣,不免又可笑又無奈。其實真的要反思壹下,不能過於依賴高科技和網絡,至少要做到網絡之外也有豐富的生活。越是簡單的生活就越容易滿足。放縱自己過於貪圖物欲的話,除了容易陷入攀比的困境之外,更可能丟失了生活本身,讓自己在追求物質上花的時間精力遠多過享受自己已經得到的物質。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