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12-02 | 来源: 万维读者网 &nbs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彭丽媛 | 字体: 小 中 大
“第一次当选政协委员时,我才30岁。”从1992年担任政协委员以来,彭丽媛不断通过提案发出唿吁,倾注了她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热情。
2005年3月,在十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彭丽媛提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彭丽媛告诉采访她的记者,她最开始注意到这一点,是因为山东老家一个姨妹的孩子。姨妹想把彭丽媛资助家里的钱用于盖房子和补贴生活,而彭丽媛认为,只有把这笔钱用于外甥的教育,才能根本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事实证明,她的思路是对的。如今,外甥已经考上大学,只要资助他完成大学学业,今后姨妹一家的生活也就不用操心了。
每次回家乡探亲,彭丽媛都格外关注农村孩子的教育现状。她注意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总投入大幅度减少,农村中小学教师不稳定,教师骨干队伍流失现象严重,这已成为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的重要原因。
在政协会议的发言中,彭丽媛谈了自己的思考:“对于农村孩子的教育扶持,不仅仅在于减免其学杂费,还包括生活费,甚至家人的医药费。但凡其中有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孩子的学业就可能出问题。”
“在推进农村教育方面,希望工程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就是一个不错的创举,尤其是扶贫支教计划,实现了大学生志
愿者和农村教育的双赢,值得大力推广。”她希望社会各界都能更积极地行动起来,伸出更多的援手,帮助农村青少年更好地接受教育。10多年来,她已经资助了五六十名大中小学生完成学业。
2007年,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彭丽媛联合冯巩等其他十几名委员提交了《关于设立青少年网络心理导师新职业的提案》。
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彭丽媛在政协会议上的关注重点。2008年3月5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小组讨论会上,彭丽媛唿吁,要加强对这些儿童的心理关怀。“事实上,他们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各界力量涌入参加救助。但是,很多力量只是忙于相关政策的落实,造成救助形式过于繁多,甚至重叠、无序,效果也未必好。我觉得,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心理关怀最为重要,对这些孩子伤害最深的往往是一些歧视冷漠的目光。”
彭丽媛还提出了详细的措施,如:“国家应建立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未成年子女登记、上报和日常随访制度,及时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需求并提供帮助”。“通过家庭和社区收养、家庭寄养、小家庭养育、机构供养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解决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孤独和自卑情绪”等。
小组讨论间隙,彭丽媛婉拒记者们采访,笑称“要把分内的事情做完”。说着便站起身来,捧着整理好的提案,挨个请委员们签字。大家对她的善举都十分支持。
《环球人物》文章说,彭丽媛热衷于公益事业。数十年来,她的脚步踏遍了大江南北,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慈善公益系列晚会的舞台上,在中央电视台赴四川地震灾区慰问演出的现场,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北京小汤山医院……彭丽媛从不吝惜自己的歌声和祝福。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彭丽媛立即向灾区捐献20万元人民币,并同心连心慰问艺术团的近30位艺术家奔赴什邡(音同“方”)、绵竹、青川等重灾区,抗震救灾,慰问演出。一位曾观看过彭丽媛演出的退伍军人告诉记者:“彭丽媛一身迷彩装扮,扎着马尾辫,素颜的她依旧风采不减。”
演出期间,彭丽媛还准备了一束百合花,专程来到绵竹市汉旺镇中心小学。因为她听说有一位女老师被埋在废墟底下,一直没有找到,她想把鲜花献给那位女老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