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12-14 | 來源: 央視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王立軍事件 | 字體: 小 中 大
威懾效果是明顯的。多位鐵嶺市民回憶說,王立軍“打黑”之後,社會治安迅速好轉,王立軍當年的壹名下屬說,當時連小偷都害怕,“因為都知道,抓住是真打啊”。
童之偉在《報告》中亦提到,據他觀察,重慶“打黑”有大規模抓捕犯罪嫌疑人、先抓人後取證的現象,並設立脫離其他國家機關監督制約的秘密場所對犯罪嫌疑人進行關押和審訊。
掀起對重慶“打黑”普遍質疑的“李莊案”,便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了。
律師李莊,本是犯罪嫌疑人龔剛模的辯護律師,2009年底,重慶警方以李莊涉嫌教唆龔剛模編造被公安機關刑訊逼供、教唆“翻供”為由,將其刑拘。
李莊於2009年12月12日被刑拘,13日被批捕,20日檢方公訴,30日開庭審理,半月之內,完成了大多數案件需走數月的程序,效率之高,被稱為“重慶速度”。當地媒體報道此案審理之初壹位官員的評價:“李莊案的審理,在某種程度上超過了幾個涉黑案的難度,壹定要打好這場戰爭,確保案件審出質量,經得起時間檢驗。”
這個願望落空了。李莊最初堅稱自己無罪,後又表示願意認罪,但當重慶檢方重拾幾年前的另壹起案件,以妨害作證的罪名再次起訴李莊後,他再次挺身而出反抗。在全國律師聲援、公眾大范圍討論的環境下,重慶檢方最終撤訴。
這個結果從根本上推翻了對李莊的上壹次判決,並從另壹個角度暗示,那些曾被人在暗地裡悄悄議論和傳播的消息——包括,秘密羈押、刑訊逼供以及未審案先定案——確有其事。
更讓童之偉憂慮的是,在這種高壓的國家機器控制手段下,公民間的互相侵犯固然會受到遏制,但公權力對公民人身權利和自由的威脅也在增加,並且重慶的做法有向其他地區傳染的趨勢。
盡管沒有證據表明王立軍親自參與了李莊案,但作為重慶公安第壹責任人、“打黑”行動的主持者,他應該知道,自己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置身事外。
他也從沒對任何媒體發表對李莊案的看法。但毫無疑問,以往將他帶入榮譽光環的這些手段,在重慶,似乎開始失效了。
王立軍現象
王力成,壹位年逾柒旬的律師,將王立軍的成功之路歸結為“王立軍現象”。在他看來,王立軍最後發展到出走領事館壹幕,是整個社會的悲哀——壹個組織、壹個社會、壹個系統總是需要出現壹個英雄,於是,沒有英雄的時候,便托出壹個英雄,最終,英雄無法控制自己。
“他原來就是個普通人,就是做了壹個警察應該幹的事。”王力成說道。
據這位在遼寧省法律界頗有聲望的老人了解,王立軍從來沒說過,黑社會出500萬買他的人頭;也從沒有說過:我和我的戰友將800名犯罪分子送了上刑場;他本人從沒正面承認過,在對文強執行死刑前,他去“會見”了伍拾分鍾;也沒有任何壹任市委書記表示過,王立軍是我們的鎮市之寶……
“你們可以算壹筆賬,”王力成說,“王立軍在遼寧打黑的主要成績是‘自己同他的戰友將800多名犯罪分子押上了刑場',你相信嗎?鐵嶺市的總人口壹共300 萬,王立軍在鐵嶺任局長不到叁年,就是從他任刑警隊長那天算起也不過肆年時間,也就是說他幾乎每天都要殺人,不恐怖嗎?”
事實上,2011年兩會期間,王立軍本人曾表示過相同的看法。他說:“壹個社會如果產生英雄,實際上是這個社會有病,這是社會的悲哀。”
然而,從另壹個角度講,王立軍和媒體、體制之間,早已形成了某種“同謀”。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