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12-16 | 來源: 文匯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長期以來,家長們在選擇海外學校時有叁個鐵打不動的標准:大城市、市中心、好學校,以美國為例,波士頓是當之無愧的第壹站,因為那是大城市,那裡有哈佛、耶魯;如果去不了波士頓,紐約是第贰站,絕對的大城市;如果紐約也不行,就去加州,那裡有陽光,也有斯坦佛和硅谷。這個想法在美國《門戶開放》報告中有關中國學生留學分布圖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如此定向思維的劣勢在於更為激烈的申請,更為激烈的學習、更為激烈的就業。並且,事實上即便有中介可以將孩子的申請材料包裝得很好,把他送入名校,緊接著的故事並不壹定圓滿,孩子未必跟得上,久而久之被邊緣化,甚至可能產生嚴重的自卑與抑郁。
每個孩子的自律能力、學習能力是不同的,擇校並非壹定要“名氣”,而在於是否能在肆年之後習得從容有尊嚴的生活能力。有的孩子適合在市中心學習,如果你在倫敦學習,位於市中心的倫敦政經學院可能就在你的學校隔壁,當年的你或許沒有能力考入這所學校,但市中心學校相對集中,你可以去類似這樣的好學校聽講座、蹭課。市中心的學校比鄰金融區,如果你恰巧學的是商科,你可以有許多實踐的機會。並且,市中心的相鄰學校會有學分互認協議,你有機會在下壹階段學習中轉入更為理想的院校。當然,也有的孩子在“城鄉結合部”學習得很好,在那些地方藏著許多好學校,比如倫敦遠郊劍橋鎮上的劍橋大學,加州海岸邊的斯坦福大學,因為創始人斯坦福先生通過在農地上賺錢建造了這所西部名校,它又被稱為“鄉村俱樂部”。
我們並不否認名校的價值,尤其在這麼多年送了許多孩子出國,有拾分優秀的,但也有按普通價值觀不算優秀的,但他們有自我的追求,並獲得了幸福與人生財富。人生是壹個長跑,需要後面的不斷努力和加速度。-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