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3-01-22 | 來源: Edwin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毛澤東 | 字體: 小 中 大
1920年7月,毛澤東從北京返回湖南後,身穿薄薄的舊長衫,邁著輕快的步伐來到福湘女校,在選修班的教室旁,找到了楊開慧……這年冬天,兩人便同居結婚……
而《偉人之初:毛澤東》壹書記載:
1920年5月,毛澤東離開北京到上海;6月,張敬堯被逐出湖南;7月初,毛澤東從上海回到長沙……
1920年7月,毛澤東到底是從北京還是由上海回長沙的?
據《毛澤東年譜》(上卷)和解放軍出版社的《東方巨人毛澤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楊開慧》等著作記載,1920年4月11日,毛澤東離京去上海,途中游覽天津、濟南、泰山、曲阜、南京等地。
5月5日抵滬,繼續做驅張工作,寫有《湘人為人格而戰》,刊於6月9日上海《時事新報》。
5月中旬,毛澤東在上海還多次與陳獨秀會晤,討論有關馬克思主義的壹些問題等。
6月11日,張敬堯被趕出湖南。當天,毛澤東在上海《時事新報》發表《湖南人再進壹步》壹文,提出湖南人應為廢除督軍制、實行湖南民治而努力。
7月7日,從上海回到長沙。途經武漢時,與惲代英等商討了在湖南創辦文化書社等問題。
從上述情況看,如果毛澤東是從北京直接回長沙,那麼,上述毛澤東的革命活動,就不能在他的光輝歷程中體現,也就不能載入革命史冊了。
那麼毛澤東和楊開慧婚姻是如何開始又如何結束的呢?
先看看楊開慧其人,號霞,字雲錦,1901年出生於長沙縣板倉。其父楊昌濟是聞名叁湘的學者、教授,他思想先進,開慧雖為女兒身,但父親也為他取了名、字、號。7歲時破例入長沙第肆拾初級小學,書香門第出身的楊開慧從小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氣。
1918年夏,楊昌濟應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後舉家北遷。毛澤東9月間來到北京,並經恩師介紹,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任助理員。正是在這壹段時間,毛澤東和楊開慧兩人開始相愛了。
1920年初,楊昌濟不幸病逝,楊開慧隨母親回湖南。這壹年冬天,在長沙市望麓園附近的船山書院內,楊開慧和毛澤東舉行了簡樸的婚禮,僅花了6元大洋請至親好友吃了壹頓飯。
婚後的毛澤東和楊開慧聚少離多,這對革命伴侶為了執著的信念經常天南海北,勞燕紛飛。開慧的性格自有她剛毅、堅強的壹面,但在情感世界裡,她又是那樣多愁善感。這便注定了楊開慧作為壹個女人所應承受的情感磨難,而這又是和毛澤東身份的特殊性聯系在壹起的。而毛澤東的內心又埋藏了多少對開慧的依依不舍!
1927年夏,八柒會議後秘密潛回湖南的毛澤東日夜進行暴動的准備,楊開慧則照料著丈夫的生活。8月底,毛澤東去指揮秋收起義,行前囑咐楊開慧照顧好孩子,參加壹些農民運動。楊開慧給丈夫帶上草鞋,並叮囑毛澤東最好扮成郎中。但誰也沒有想到,此次話別,竟成夫妻之間的永訣!
因關山遠隔,音信不通,叁年間楊開慧只能從國民黨的報紙上看到屢“剿”“朱毛”卻總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生牽掛。
同時,開慧的處境卻是那樣地險惡。敵人到處在搜捕她,她仍無畏地奔走於板倉方圓數拾裡的地方,頑強地堅持地下工作。
1930年10月,楊開慧在板倉被軍閥何鍵抓捕。面對愛人,她是那樣地溫柔,但面對敵人,她又是那樣的剛強,這就是楊開慧。出身書香門弟、“舉止溫婉”的楊開慧幾乎每天都被提去過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還被壓杠子,被打昏後又用涼水潑醒……她帶著兒子岸英在獄中度過了壹段極其黑暗的日子。
曾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鍵獻策稱:“楊開慧如能自首,勝過千萬人自首。”於是,審訊官提出,楊開慧只要宣布同毛澤東脫離關系即可自由。開慧勇敢而堅決地拒絕了這個可以給她帶來生路的選擇。同年11月14日,開慧在長沙被殺害,年僅29歲。犧牲前她只說了壹句話:“死不足惜,但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楊開慧犧牲的當晚,屍體被老赤衛隊員偷運回家。6歲的岸青和僅3歲的弟弟岸龍抱著媽媽的屍體大哭不止。過了拾幾天,岸英被營救出獄後,才准備掩埋開慧的遺體,叁兄弟與媽媽難舍難分,痛哭不已,岸龍還非要和媽媽“睡”在壹起。在場的人無不痛哭失聲。岸英是第壹個止住眼淚的,他擦了壹把眼淚對兩個弟弟說:“我們要懂事,要為媽媽報仇!”那時岸英剛剛7歲。
不久,正在江西指揮紅軍反“圍剿”的毛澤東,得知楊開慧犧牲的消息,痛徹心肝,他在給楊家的信中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時至27年後,壹句“我失驕楊君失柳”更是寄托了毛澤東對亡妻的綿綿哀思之情。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