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3-01-22 | 來源: Edwin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毛澤東 | 字體: 小 中 大
因關山遠隔,音信不通,叁年間楊開慧只能從國民黨的報紙上看到屢“剿”“朱毛”卻總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生牽掛。
同時,開慧的處境卻是那樣地險惡。敵人到處在搜捕她,她仍無畏地奔走於板倉方圓數拾裡的地方,頑強地堅持地下工作。
1930年10月,楊開慧在板倉被軍閥何鍵抓捕。面對愛人,她是那樣地溫柔,但面對敵人,她又是那樣的剛強,這就是楊開慧。出身書香門弟、“舉止溫婉”的楊開慧幾乎每天都被提去過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還被壓杠子,被打昏後又用涼水潑醒……她帶著兒子岸英在獄中度過了壹段極其黑暗的日子。
曾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鍵獻策稱:“楊開慧如能自首,勝過千萬人自首。”於是,審訊官提出,楊開慧只要宣布同毛澤東脫離關系即可自由。開慧勇敢而堅決地拒絕了這個可以給她帶來生路的選擇。同年11月14日,開慧在長沙被殺害,年僅29歲。犧牲前她只說了壹句話:“死不足惜,但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楊開慧犧牲的當晚,屍體被老赤衛隊員偷運回家。6歲的岸青和僅3歲的弟弟岸龍抱著媽媽的屍體大哭不止。過了拾幾天,岸英被營救出獄後,才准備掩埋開慧的遺體,叁兄弟與媽媽難舍難分,痛哭不已,岸龍還非要和媽媽“睡”在壹起。在場的人無不痛哭失聲。岸英是第壹個止住眼淚的,他擦了壹把眼淚對兩個弟弟說:“我們要懂事,要為媽媽報仇!”那時岸英剛剛7歲。
不久,正在江西指揮紅軍反“圍剿”的毛澤東,得知楊開慧犧牲的消息,痛徹心肝,他在給楊家的信中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時至27年後,壹句“我失驕楊君失柳”更是寄托了毛澤東對亡妻的綿綿哀思之情。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