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3-02-16 | 來源: 愛范兒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iphone | 字體: 小 中 大
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從不吝評價自己的老東家。
近日他在接受德國媒體 wiwo.de 的采訪中,對近來外界對蘋果公司產生質疑發表了看法:
“蘋果公司最初的理念就是利潤比市場份額更重要。蘋果從壹開始就是盈利的。馬庫拉(蘋果天使投資人)總是鼓吹說企業應該擁有良好的利潤率……蘋果有如此高的利潤空間正是源於其品牌價值。我很自豪的時,我們擁有這樣忠實的擁躉,但是這種忠誠度並非施舍,而是需要依靠產品維持和確認。目前,在我看來,蘋果在智能手機領域有些落後了,其它競爭者追上來了。叁星是壹個強大的競爭者。這是因為他們推出了優秀的產品。”
失去喬布斯的蘋果真的落後了麼?
判斷蘋果的成功是否延續有叁個標准——用戶心理、財報、股價。
與財報、股價的硬生生的數據不同,用戶心理並非科學計量標准,但用戶手中拿的是蘋果產品,而非蘋果的股票,它能最直觀地反映公司在滿足用戶期待的程度。蘋果的品牌溢價很大壹部分源於用戶的忠誠度。正如沃茲所說,“這種忠誠度並非施舍,而是需要依靠產品維持和確認。”如果將判斷蘋果成功與否的標准建立在周期性的革命性創新上,那麼恐怕蘋果早已跌下神壇。
另壹個標准財報。蘋果 2013 年第壹財季營收 545.12 億美元,淨利潤 130.78 億美元,均創下歷史最高記錄。
但另壹方面,對蘋果至關重要的“利潤率”卻在不斷下滑。從 2011 年第壹財季到 2013 年第壹財季,蘋果的利潤率已經從 47% 下跌至 38%。這意味著蘋果的增速正在放緩。
然而正如紅杉資本董事長、《小王國》壹書作者的邁克爾·莫裡茨所說,“任何公司都難以快速增長——如果公司規模已經很龐大,就更加困難了。”這個道理就好比壹個學生的考試成績,從 60 分提到 80 分很容易,但從 95 分提到 100 分卻很困難。
第叁個標准——股價其實已經無需再談,它建立在上述的標准之上。從壹路瘋漲至 700 美元到持續走低,其實很好理解,由於既往的成功,投資者傾向於為蘋果設定更高的利潤率預期,但是他們卻在不斷失望。
與其說蘋果些許落後,倒不如說蘋果不那麼成功了。
然而,這個過程仿佛有壹股隱秘的力量隱隱作祟。是的,從喬布斯撒手人寰那壹日起,蘋果的傳奇就已經漸漸落幕。
有人問大仲馬,
“你這輩子最得意的作品是哪個?”
“是小仲馬。”
而喬布斯壹生最具創造力的產品不是 iPhone,不是 iPad,更不是 Mac,而是蘋果公司本身。領導“海盜團隊”、參與創造令人驚奇的產品、發表激情演講的喬布斯早已成為蘋果公司當之無愧的靈魂。他對人性、產品的洞見、價值觀已經深入蘋果骨髓,而這種從個人氣質蔓延開來的靈魂深刻影響著產品以及大眾的觀念。所以,在消費者和投資人的眼中,成功的蘋果應該是革命性產品和喬布斯個人的完美組合。在喬布斯辭職信發表後,蘋果市值立刻縮水 200 億美元,這就是喬布斯價值的貨幣化反映。
沒有了喬布斯的蘋果就像是沒有了拿破侖的法國。正如 Keso 所說,這不是壹個問題,而是壹個選項。
如同所有壹流的公司管理者,Tim Cook 是壹個出色的經營者,但可惜他不是喬布斯,他不能創造大眾和投資人需要的“夢想”。-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