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by: 加西网 | 专栏: 刘毅观察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中国房地产上涨要从根源解决
文 / 大温地区著名地产营销专家 刘毅(Jason Liu)
中国政府最近出台了5项政策,想将刚刚在去年底抬头的房地产市场往下压。笔者认为,中国房地产一路上扬的趋势是挡不住的。一二线城市的新房销售开始有人排队。虽然各种严密的调控措施一个接一个,但五六年了,政策只是临时性地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平抑房价,要找出上涨的根源才是长久之计。
首先,改变对房地产的现行政策,需要学习国外的,如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的做法,也应参考香港的方式。新加波从来不调控打压房地产,政策保障人人居其屋,对真正有钱的,想买多少钱的都可以。贫困的人可以买廉价房,买不起的人可以申请廉租房;例如温哥华春节期间卖掉3个1000万以上的房子,也是很正常的。改变现有的政策是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方法。
其次,体制的改变,包括税收制度的改变也是必要的,地方政府不能靠卖地征收物业税作为财政的主要组成部分。政府卖地衍生官商勾结,产生很多腐败,成本很高。中国批建房子只管公司资质,不管从业人员。加拿大则不同,谁都可以做开发商建房子,政府管的是谁在建房子,干什么活都需要执照。持牌的电工、木工、水暖工,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中国关键问题没有管理,制度需要调整。
另外,中国所谓炒房投机现象,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调整,为什么有些国家不炒房子,因为炒房是违法的。你买一块地,转手赚100万,可能90万要交投机税。炒房违法,有很多细则保障。有一篇文章,分析德国房地产缘何10年不涨。德国确保房屋充足供应,住房建设依人口需求而定,基本满足每个家庭一套住房;房贷实行的固定利率机制,为稳定房价提供了金融制度保障;他们鼓励自建房、合作建房,打破开发商对房屋供应的垄断;德国建立了地产价格独立评估机制,对地价、房价、房租等实行“指导价”制度。各类地产价格并不是由房地产商说了算,也不是由政府说了算,而是由独立的地产评估师来评估认定;“指导价”之所以能够得到执行,还是缘于其有效的“执行威慑机制”。德国法律规定,对于房价、房租超高乃至暴利者,地产商和房东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德国的房价长期保持稳定,柏林的房价仅为伦敦的10分之一。
租赁稳定是抑制房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德国发达的房屋租赁市场,也成为了房价稳定的“定海神针”。德国自有住房率为42%,租赁住房率达到58%,特别是年轻人中77%都租房。这主要得益于政府鼓励修建租住房屋、保护房客权益等一系列政策。政府同样对房租水平进行一定的规范。中国的传统观念是,没买房生活就不稳定,这使每个人都涌向房地产市场。如果租赁市场发达,由政府主导,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中国已经成了第二经济体,如果拿出部分资金为民服务,稳定租赁市场,可以说是一种改革红利。
税收手段也对抑制房地产炒作起到重要作用。在德国,自有自用的住宅不需要交纳不动产税,只交纳宅基地的土地税。用于出售的房地产首先要缴纳评估价值1%到1.5%的不动产税,房屋买卖还要交3.5%的交易税。如果通过买卖获得盈利,还要交15%的差价盈利税。这样的税收制度也值得中国政府参考。
要想平抑房价,超发货币是中国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10年的货币发行增加了50倍,房价只是上涨了5倍,还有上涨的空间。目前的M2,即新增广义货币,已经达到97.42万亿人民币,稳坐世界第一。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大,也是房地产疯涨的压力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整个世界都处于大调整阶段,金融海啸、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中国这样的新型经济体也在急剎车。地产和商品市场调整是必然的,就连松下和索尼都在出售总部大楼。大环境都在变革,未来市场怎么走,谁也难以预测。
最近中国来的房地产买家,看到中国房地产上涨,在温哥华看房也踊跃了。但是看房的多,想买的出价一般都低,所以成交量不高。相比之下,西人卖家降价比较踊跃,成交的以他们的为多。中国人卖房还在Hold住价格,不随便降价。
笔者的意见是,卖房子的要顺势而为。买房的,看房价是否可以承受,房子是否符合自己需求。市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买适合自己的房子就是正确的选择。- 本文由专栏作者供 "温哥华网" 专用,未经作者与网站同意,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文章仅代表专栏作者本人意见,与网站无关, 本站对内容不负任何责任.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