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3-04-03 | 来源: 壹读iRead | 有1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彭丽媛 | 字体: 小 中 大
一个家庭出身不好,连钢琴也不认识的小女孩最终如何成为一个全国家喻户晓的歌唱家?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学生,又是如何进入中南海?而她与丈夫习近平的相处,又是如何朴实和家常?答案尽在这篇文章。
壹读iRead记者 胡佳恒
在家里,习近平叫她“虎妞”。她理解为,丈夫爱惜自己心性太直。
她也不介意与好友分享这个“秘密”,比如春晚首席化妆师徐晶。从她在1980年代第一次上春晚之后,徐晶就一直用手中的化妆笔,精确掌控她的妆容——起初,徐晶的名气比她大,撒切尔夫人、老布什访华时,都是徐晶化的妆。但她成名之初标志性的浓眉、大眼、大嘴,徐晶看得满意,她家里的两个男人,总免不了一边看着春晚,一边说,嘴画得太大。
这两个男人,是她的父亲,还有丈夫。
每到此时,她都接话反驳:“你们懂什么呀,不懂。”时间一长,倒是开始认真考虑家里两个男人的非专业意见。她不敢对徐晶说,因为在她眼里,徐晶是大腕。一直到1990年代,她才代为表达了这个家庭意见。徐晶嗔怪她怎么不早说,“行,为了让你们家那俩男人心里舒服,给你画小一点儿。”
她尊敬自己的化妆师,舞台下看不清的他人心计,也让两个女人不得不交流更多的悄悄话——她会偷偷告诉徐晶,今年的春晚想穿什么样的衣服,好让徐晶按这身行头准备合适的装扮。必须悄悄说。之前彩排,穿好演出礼服走完一遍场,隔天再彩排,就被其他演员“山寨”了去。她不好公开表示不满,又不想让这个亏吃得太结实,索性彩排时穿一套春晚那天绝不穿的备用服装。
后来她成了比徐晶大得多的腕儿。但有人轻慢徐晶,她的“虎妞”劲儿上来了。一场在广州举办的个人音乐会前,她哭平了脸,将音乐会的广告撕得粉碎。伤心的触发点是,广告没有打上化妆师徐晶的名字。徐晶觉得不重要,她不这么认为。要重新印,不然没法开演。
她爱美,并与那些呵护她完美舞台形象的朋友,保持着亲密的个人交情,无论职位。徐晶说,当年央视有位资深灯光师,每次录她的节目时,总能收到她送来的礼物。这位灯光师也为她设计出了独特的灯光布置,一次在四合院拍摄,她出场时,头发一直逆光,就像仙女一样漂亮。
家乡艺考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