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3-09-25 |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 有1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張晶做過飯店服務員、給人看過店、做過幼兒園的面點師。兩口子起早貪黑,日子還是過得捉襟見肘。
兒子的繪畫天賦成了清貧生活中的壹抹亮色。張晶說:“兒子總是得獎,我們就商量,得掙錢,兒子得有出息啊,可不能像我們這樣。”兩個人壹個月賺1000元錢,兒子托費、畫畫就得花去500元。因為沒錢,連續叁年,張晶都沒能帶兒子去北京參加繪畫比賽。
2008年的壹天,壹個賣盒飯的外地人跟張晶攀談起來,說你們兩口子打工累死累活掙那點兒錢,還不如自己幹。家附近便是熱鬧的伍愛市場,哪怕賣炸串,掙的錢也比現在多。張晶和夏俊峰動心了。
朋友送了壹輛倒騎驢(車廂在前,騎車人在後的人力叁輪車),從親戚家借來壹個液化氣罐,詢問了炸串的市場行情,兩人的炸串攤開張了。剛開始張晶不好意思吆喝,總是躲在攤販的最後面,怕碰到熟人,尤其怕遇到孩子的老師。“給兒子掉價,說這孩子的爸媽是幹這個的。”
為了掙錢,兩人漸漸拋開了臉面。
夫妻倆的作息是這樣的:凌晨叁點收攤回家,睡兩小時,夏俊峰伍點起床上貨,張晶柒點送兒子上學。休息幾小時,夫妻贰人拾壹點開始備料,下午叁點半出攤。在公交站點賣壹陣後,晚上再去網吧門口賣。大半夜的蹲到壹兩點,半夜叁點才能再次回到家裡。
沈陽的冬天冷,晚上零下贰拾多度,張晶把所有的衣服都套在身上,還是冷。張晶38碼的腳,得穿41碼的鞋,腳全凍腫了。最冷的時候兩個人就跳繩、踢毽,在網吧台階上來回地蹦。回憶起這些,張晶說:“就盼著春天快點到吧,今天晚上熬過去,就離春天又近壹天了。掙了幾拾塊錢,兒子這周末的畫畫錢就沒問題了。”
當小販半年多,家裡有了變化。兒子說,“咱家真有錢啊。”因為太累,夫妻倆回到家倒頭就睡,沒精力收拾,家裡的窗台上、床底下,到處都是毛票。多的時候,周末壹天能掙叁肆百元,兒子去北京的願望要實現了。
·贰·
張晶沒等到那壹天,卻等來了丈夫刺死城管的消息。湊了壹萬多元錢,張晶為夏俊峰聘請了律師。律師會見後,給張晶帶來消息,夏俊峰稱自己在勤務室內被毆打時,摸到了兜裡切腸的小刀,情急下到處亂揮,才造成了慘劇。夏俊峰還讓律師傳話:別花錢請律師了,認命了。
最初,張晶也認命。她只是壹直哭,哭著睡著,醒了接著哭。婆婆怕張晶想不開,陪著她睡了壹個多月,張晶在老人面前不敢哭,憋到幾近崩潰。
出事不到壹個月,張晶的朋友在遼寧電視台看到節目,稱遼寧警方破獲重大刑事案件,已將窮凶極惡的殺人者抓捕歸案,說的便是夏俊峰的案子。朋友將節目用手機錄下來,給張晶看。張晶蒙了,“和我看到的情景、夏俊峰的描述出入很大。”她決定去遼寧電視台說明情況。“人可以死,可不能背著莫須有的罪名死。”
張晶到遼寧電視台門口想見台領導,被攔下後,她蹲在門口等。終於讓她看見壹個知名主持人從遠處走來,張晶跑過去,語無倫次地說:“我老公是被冤枉的,你們電視台報得不對。”保安將張晶攔下了,主持人快步走進了院門。電視台的鏤空磚牆,主持人在裡,張晶在外,壹路追著他,求他聽自己說幾句話。
終於,主持人在壹個沒人的地方停下來對張晶說:“大姐,你聽我說,我們不能丟飯碗呐。收集夏俊峰案所有的資料去北京,不要在沈陽浪費時間了。”說完就走了。
“看著他的背影我就傻了,去北京,天呐,北京的大門朝哪兒開?”張晶帶著案件的資料和兒子的照片,坐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夜裡到了北京站,張晶在候車室裡坐到天蒙蒙亮,向街頭的環衛工人詢問有關部門的地址。坐上公交車,她發現很多穿著破爛、背著大包的人,詢問中,他們的目的地都是壹致的。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