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3-10-14 | 来源: 《侨报》 | 有1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亲子心得 | 字体: 小 中 大
而作为华人孩子,因为各家都很重视教育,所以华人孩子的申请条件都很好,名校就会故意提高华人孩子的录取标准,从而压缩华人孩子在名校里的比率。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名额中让自己的孩子占有一席之地,单单的成绩优秀已不在能作为唯一的筹码,才艺技能成为了华人孩子们争取进名校的又一重要筹码。
王女士和丈夫生有两个女儿,分别为7岁和8岁,别看小小年龄,除了学校学习外,课后的才艺班学习也可称得上丰富多彩,两个女儿都有学习钢琴、跳舞、绘画,为了增强体质,还报名参加了游泳班,和中国孩子单一的才艺学习相比,王女士自己都不得不认为女儿们的“负担”不可小觑。
王女士的两个女儿,一周三次游泳课,每节课一小时,每个孩子就要花费100美元,钢琴课每周一次,每次也要上百美元,王女士粗略估算了一下,每周光是花在两个孩子的才艺开销上少说有1500美元,还不算上路上的额外汽油费等零碎开销。据王女士介绍,周末送孩子去周末补习,学校离家单程就有至少40分钟的路程。所以孩子们在外学习一天,她也陪着孩子们一起。王女士的丈夫曾笑说:“如果说家里有什么是最值钱的,那非两个女儿莫属,为了培养女儿,花在她们身上的金钱不知有多少。”
课外活动繁琐 为读名校家长咬牙
华人孩子的领导才干难施展。美国名校招生,经常强调小孩的领导才干。可是,美国学校里学生组织的领导班子都是选举产生。华人孩子常常在选举中处于不利地位,主要是因为他们平时跟大部分美国孩子不在一起玩,那么选举时他们怎么会投票选你。因此,华人孩子可以当一些俱乐部的主席,但很难当上全校学生会主席。为了弥补差异,华人家长也尤为重视孩子课余时间参加社区的积极性,希望在孩子的申请Essay能够更加充实。
林女士和丈夫的独子Mike今年16岁,正在读高中,为了让孩子的简历更加添彩,在知道孩子成为某个活动的志愿者后,夫妻两暑假中轮流将孩子从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家中开车送到活动地点,据林女士介绍,由于是在暑假,儿子的活动每天都要去,为了让孩子按时到场,她和丈夫一连三个月轮流做车夫,接送孩子。就是希望孩子能在活动中得到多一些锻炼,在社会活动中多学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尤其是人际交往,因为活动中各种年龄层次的人都有,他们认为对孩子会有极大的好处。所以不论刮风下雨,夫妻二人可谓是风雨无阻。
林女士说:“不少朋友圈中的父母,因为夫妻两人都要上班,因此没有时间带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学校里组织的许多活动,华人家长也没有时间参与。自己也是如此,对于儿子难得主动提出在暑假中参加社会活动,我和丈夫都不忍拒绝,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认为这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申请名校时,可以多一个筹码。”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