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3-10-25 | 来源: 潇湘晨报 | 有3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潇湘晨报:你唱《小河淌水》震惊了很多网友,有不少人问,为什么不多唱一点大家认为"正常"的歌?
龚琳娜:首先,我觉得我的歌没有不正常的,其次,我觉得大家称我的歌"神曲"就特别好。因为它说明我的歌无法用常理定义,不是美声唱法,不是民族唱法,不是流行唱法,或者都是,或者都不是,神曲不是在一个框框里面。"神",要么是讲这个人"出神入化",要么哪 怕就是讲你"神经病",但都说明这是有精神的,它不是普通的就是为了"迎合"或者说是"舒服"才创作的歌曲。其实我觉得用这两个字非常的恰当。因为我不喜欢把自己归类为唱民族的或者唱流行的。没有框架,这样很好。
潇湘晨报:但可能这个词在网络环境中有带贬义?
龚琳娜:但丁的作品就是《神曲》啊,我不会觉得有贬义。你要是用嘲笑讽刺的眼光去看这个的话,是你自己愿意的,我觉得每个人愿意怎么看,是每个人的自由。
潇湘晨报:你怎么看待那几首歌引来的负面评价?
龚琳娜:新的东西被人接受起来是有一个过程的。虽然《小河淌水》是一首老歌,但老锣在原来基础上加了中间这段唱腔,如果没有那一段,这首歌就不会有那么出彩了,所以它出彩的还是我们创新的部分。只不过这首歌我们只是走了半步,之前的歌是走了好几步,所以观众可能会接受不了,这可以理解。因为给你一个新的东西,你要打破你的习惯,它一定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潇湘晨报:但是现在可能大众的视听习惯还在一个很浅的阶段?
龚琳娜:我不觉得,大家试听习惯的水平还停留在卡拉OK阶段的话,《忐忑》就不会那么火了。我记得捞仔老师有说过,当《忐忑》火的时候,给了他一个希望。音乐可以做到不是卡拉OK水平还能很流行,说明现在观众们对于音乐有需求了,它不再是对口水歌的需求了。所以我觉得当下的中国,必须要创新,我觉得太缺少像我们这样的人了。
@表演
潇湘晨报:之前的几首歌,表演风格和服装都很夸张,不担心大家关注这些外在因素而忽略了你所说的新的东西?
龚琳娜:我想说,这些也是表演的一部分,这是个视觉、听觉统一为整体的时代。你不能光唱得好,没有配备相符合的形式的表演,是不够的。就像《小河淌水》,如果没有我和老锣的故事,没有一层层的递进,没有我那身飘逸的衣服,可能它的感染力也会降低。这个是很重要的,它帮助我忘记了我是龚琳娜,演绎其他的角色。
@风格
潇湘晨报:像你和老锣之前做的《静夜思》《相思染》,与《金箍棒》《法海》似乎完全不同,这是在根据外界的反应改变自己的风格?
龚琳娜:不是,我们同时都在做。我觉得唱古诗词,是属于比较"雅"的一块,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种吸收,我在古典文化中吸收特别好的东西来养心。但这样的作品,放的地方非常少。就是说,现在人们都不会安静下来听。我不可能拿一个《静夜思》到跨年晚会,这不符合氛围。而我是一个歌者,我都要唱,我需要《金箍棒》《忐忑》这样释放的,我的能量特别强,我也需要释放。但是我也需要《静夜思》这样安静的,不断地吸收。
@评价
潇湘晨报:你在意外界评价的吗?
龚琳娜:在意,会认真地去看,但我觉得艺术就是这样的,你必须走在比大家前一点的位置,我们是特别真诚地面对音乐,我从来没有利用音乐,我想最后,这样真诚的音乐是会被人感受到的。而我也不是需要谁崇拜我,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不是什么神。虽然我会在意,但是这条音乐研究创新之路,我们肯定还会继续走下去。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