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03-10 | 来源: 新浪博客 | 有1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柴静 | 字体: 小 中 大
我们既不要故意丑化美国,也不要把美国想象为“天堂”。
刚看到一个叫“王锦思”的人写的博文,题目是《柴静为何要当美国人的娘》,认为“柴静是把女儿生在天堂”。还有一个以写留学书籍为生的叫“薛涌”者,认为柴静把女儿生在一个有尊严、有投票权的国家,是一个负责人的好母亲。持这种观点者不在少数,借此机会就来谈谈“美国是不是中国孩子的天堂”这个问题。
我女儿也是在美国出生的,那时我正在美国读博士。根据我对美国的理解,我感到是沉重和担心,而不是庆幸她生在了“天堂”。现在把我的观察和思考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美国社会的优点确实很多,不用我多赘述。只讲一些跟咱们中国人看不到的美国社会的另一面。
美国法律是不允许种族歧视的,公开场合一般人都不敢说,然而美国人内心深处对华人的歧视可以说无处不在。讲两个在美国非常成功的华人的例子。
我2010年在斯坦福访学,听了历史系张少书教授的讲座,题目是《儒家文化对美国华裔的影响》。事后我专门拜访了张教授一次,谈了两个多小时。张教授已经是三代移民,汉语不怎么会说,从小都是在美国受的教育。他告诉我,他在斯坦福的工资级别与他的学术成就是不符的,其他民族(欧美)的教授学术成就比他低,但是级别比他高。斯坦福自建校100多年来,虽然在这里工作的华裔教授不少,但是没有一个人担任过系主任级别以上学校领导的。这中间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隐形的种族偏见和歧视。
我在1996-2001期间,每年假期都到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做研究,项目负责人是李讷教授。他应该是美国少有成功的华人,做了该校12年的研究生院院长,是学校的第二把手。李教授这种位置必然要处理人事问题。一次他批评了一个下属,这位白人下属就大声辱骂:“滚回你们中国去!”李教授从大学就在美国读,一生的事业都在美国,可是人家还是把你当中国人看。在激烈矛盾冲突中,白人对华人的歧视和偏见就会爆发出来。
美国是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可是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张少书教授认为,儒家文化讲究秩序,服从权威,礼貌谦让,努力把自己融入大众之中。这种文化根深蒂固,即使几代移民,他们已经不懂中文了,体现的还是这种文化。这在提倡个性张扬的西方文化环境中,华人始终处于不利的地位。一位在硅谷工作的资深工程师告诉我,硅谷的华人很多,但大部分都聚集在公司中下层,不要说白人,竞争不过印度人,甚至还竞争不过非洲人。华人工程师往往踏实肯干,总是期待着领导发现自己,可是这一天永远等不来。华人的工作付出和回报往往是不对称的。
我1993年刚到美国时,在纽约打过两月的工。知道那里的黑人最爱抢华人,原因有三:一是华人喜欢带现金,二是华人没他们个头大好欺负,三是华人被欺负了一般不报案。我在纽约认识一家来自广东的移民,一家五口人,四个被抢过。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