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07-24 | 來源: 滴答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移民故事 | 字體: 小 中 大
銀行/金融,多數要考證的,學的快考的多,就能早入行。
建築設計/工程師,好像聽說是最難回本專業的,壹同登陸的壹家朋友,英文CLB4個8,登陸後在多倫多打遍了行業內大小公司100多家的電話,沒有工作。後來溫哥華有個華人公司不高的工資,搬過去了。不到1年也換了壹家,現在也不錯。
HR,同時期登陸的壹家,英國Master,也是登陸多倫多時沒找到工作,溫哥華有華人公司給offer,包relocation,過去了。好像是半年之後也換了壹家。
我本人,心理治療師,bridge training實習半年,沒有工作機會。training結束時機緣巧合做了壹年不到的settlement counsellor,之後又機緣巧合回到實習機構工作了。
同班同學有精神科醫生,心理醫生,心理治療師,社工。社工通過注冊 college of social worker 成為RSW之後找到工作,壹年後已晉升某機構manager;兩位精神科醫生都在實習後在實際機構留下做clinician,不過不在大多地區了,搬去了 倫敦附近。壹位心理醫生在training之初就找到了Toronto Catholic District School Board 工作,title應該是 child and youth worker,來日通過college of psychologist的認證,也可以發展成school psychologist。
以上各類型專業工,年收入差別都很大的。大概以我的最低了,呵呵呵。
說起來我自己的專業發展和上升的空間和國內同行業不好比。我的舊同事在原來工作的機構關門之後自己做心理治療師,這兩年發展的風生水起,全國各地的患者去北京找她…我呢,專業都快廢掉了,咳咳咳。
英國和加拿大
在島國的多年,壹直蝸居在中部中小型城市的大學邊緣——壹個鎮上有很大壹部分客居的人群是附近大學的學生,以學生的視角看到的生活,和移民差別還是很大的。
英國保守,從來不是開放的移民國家。來楓葉國後發現家庭醫生可以有國粵英各種選擇,在島國看醫生還是要自備翻譯器的。除了出租司機基本都是印巴人,其他的行業白皮膚之外的人種不多見。
島國的食物和氣候壹直為人詬病,但冬天不比這裡冷,夏天不比這裡熱,相比起來也算宜居了。因為沒有住在大城市,上學上班也很少遇到很堵的情況。
初到楓葉國時,所有壹切就是壹個字,大。在萬錦待著的壹個月,呵呵呵,路上遇見拾個人得有九個是亞洲人,估計至少有壹半兒說國語吧。這在島國沒經歷過,就算是大學裡,當年我們壹個系300多號學生,也只有5個大陸過去,幾個香港同學,似乎都沒有台灣人呢。
穿插著說起了專業工作,想來每個移民家庭說起來都是壹把辛酸淚啊。
在參加bridge training期間繼續有壹搭沒壹搭的修改簡歷,每壹份最終發出的簡歷都經過至少2小時的編輯,斟字酌句,對於job description裡提到的requirement幾乎是壹條條對應,最終在投遞總數達到近50個時連續收到了兩個電話面試,並相繼拿下了 offer。
接電話面試的時候最重要是搞清楚接的電話來自於投遞的哪個職位。大學剛畢業找工作那會兒曾經有過電話面試我的HR問了3句話都沒法幫助我理清到底是 哪個公司的什麼職位對我有興趣…顯然這種情況是不可能過關的。最好自然是爛熟於心,如果做不到,至少能第壹時間找到相關申請的資料,HR壹般也就是大面兒 上的問題問壹下,初選壹下看是不是有必要叫你in person給部門經理看了。
經歷沒有造假,聽力口語足夠應付問答,再加上專業的態度,至少在面試時應該是自信的,且不論結果如何,陣勢上壹定不會輸。-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