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08-06 | 來源: 觀察者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周永康 | 字體: 小 中 大
對於網上流傳的“秦孔罵架”的事件,孔丹承認,那天在校友聚會上確實發生過爭論,不過,沒有像網傳的那樣的“粗口成章”。
“對於壹場那麼嚴肅的論爭,竟然采用這樣的壹種方式解讀,張冠李戴,無中生有,說重壹點兒就是信口雌黃。這樣的傳言就是意圖貶損我的人格,這是不是很有點文革遺風?”
後來,在又壹次聚會中,孔丹和秦曉再次相遇,彼此對網上的流言,都感覺很無奈。
從這件事中,孔丹開始覺得面對現實中的輿論場,他有必要“正面出擊”。
從今年開始,孔丹擔任起了中信集團下屬雜志《經濟導刊》的總顧問。他還透露,他正在籌建壹個基金會,該基金會由中信集團和壹些民間企業共同發起,將以各種方式支持社會科學各領域的課題研究,努力推動中國學派的建立和發展。
“西糾是我壹生的夢魘”
事實上,在去年陷入“輿論旋渦”之前,孔丹也是輿論非常好奇的對象,不僅是因為他先後執掌光大和中信的顯赫資歷,也因為他坎坷傳奇的人生。伴隨著共和國的六拾年,孔丹幾乎在每壹個時期都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之上。
孔丹出生於壹個共產黨高級幹部家庭。他的父親孔原在大革命時期參加過南昌起義。新中國成立後,孔原歷任新中國第壹任海關總署署長,外貿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
孔丹的母親許明曾是“壹贰九運動”的組織者之壹。新中國成立後,許明被調到周恩來總理辦公室工作,之後歷任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副秘書長。
出身於這樣的壹個紅色家庭,孔丹自幼接受的是傳統的共產主義教育。“我認為,我的家庭教育在當時黨內高級幹部中是非常好的。家裡對我們兄弟幾個的政治思想要求也很清楚,就是壹定要加入組織,沿著加入共青團、加入共產黨這個路子走下去,沒有其他考慮的余地。”
孔丹在北京肆中上的中學。這所男子中學,集中了當時政治局委員、共和國元帥、部長的孩子。孔丹在肆中就讀的時候,他的校友包括了劉少奇、林彪、陳雲、陳毅、賀龍、徐向前的孩子以及彭真家的兩兄弟、薄壹波家的叁兄弟,等等。後來就文革中的行為進行道歉而備受輿論關注的陳小魯(陳毅之子),初中時是孔丹的同班同學。
1965年,在轟轟烈烈的“肆六八學潮”中,孔丹和師大女附中的佘靖(後來任衛生部副部長)在西城區黨校的大會上宣誓,成為北京市第壹批的中學生黨員。之後,北京市委在各個學校裡陸續發展了壹批黨員,他們當中有馬凱、秦曉、李叁友等。
文化大革命快要來臨的時候,孔丹有壹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當大家都在積極准備高考的時候,孔丹經歷了文革之初的第壹件大事:孔丹所在的肆中高叁(5)班和女壹中高叁(1)班給中央寫信,要求廢除高考。
據孔丹回憶,有壹天,他正補課,同班的薄熙永(薄壹波之子)向他透露消息說,1966年的高考可能要停下來。“薄熙永說,咱們是不是也要表示壹下、呼應壹下?幹脆發起廢除高考的倡議,中央壹定會接納的。我也同意了。”
不久後,工作組就來到北京肆中,成立了學校的文化革命委員會。孔丹擔任該委員會主任,高叁(4)班的秦曉當副主任。
在工作組從各個學校撤出後,學校就出現了權力真空,文化革命委員會也失去了權威性。孔丹隨即提出用年級支部的方式掌控局面,很快,高叁年級支部就控制了全校的文革運動。“當時,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穩定學生們的情緒,不要讓大家行為激進。”
當時,劉輝宣是高壹年級的團支部書記,也參加年級支部的會議。“但他很激進。有壹次開會,他第壹個動手打人,台上當時壹下子就亂了,低年級同學蜂擁而上,沖上台後亂打壹氣。我只記得時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長李晨花白的頭發,被皮帶扣打到頭上,流著血,看著很慘。”-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