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08-06 | 來源: 觀察者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周永康 | 字體: 小 中 大
考慮再叁之後,孔丹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在經濟研究所做資料員。“經歷了多年文革之後,我就想通過學習理論,把這個黨、這個國家的曲折遭遇搞清楚,也把自己的人生活明白。”
1978年的某壹天,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的吳敬璉托人給孔丹捎話,問孔丹願不願意報考他招收第壹批碩士研究生。吳敬璉還特地說明,他不能給予任何考前輔導,因為導師必須回避。
這是恢復高考後的第壹屆研究生考試,據說當時全國有300多人報考吳敬璉的研究生。在那次考試中,孔丹考了第贰名,成為了吳敬璉的弟子。
叁年後,孔丹研究生畢業,獲得了經濟學碩士學位。他的畢業論文題目是《社會主義經濟模式初探》,著重談了計劃和市場的關系,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的概念。他被分配到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當助理研究員。
1982年,張勁夫受命組建國家經濟委員會,孔丹被任命為張勁夫的秘書。通過孔丹,張勁夫也有意去了解壹些青年學者的思想和理論成果。
1984年夏天,孔丹和張勁夫壹起到了杭州。孔丹向張勁夫匯報說,有壹批年輕人在莫幹山開會,探討的問題中包括物價改革等。當時,張勁夫同時擔任中央物價改革領導小組的副組長。孔丹說,想上山去了解了解他們的想法,張勁夫同意了。
在莫幹山,孔丹記得當晚徹夜未眠。幾位青年學者聚在壹起徹夜開會,他們當中有王岐山、陳壹咨、張鋼、黃江南等。在孔丹看來,王岐山和純粹理論學術派的風格不大壹樣,表現出很強的為政府咨詢、為決策服務的能力。
會後,孔丹說,“這樣好不好,你們把這次會議的主要觀點整理出來,先給我壹個材料,我請勁夫同志和你們在杭州當面談壹談。”
下山後孔丹把材料交給了張勁夫,很快,張在杭州主持召開了壹次座談會。這次著名的“莫幹山會議”的成果,就是堅定了中央物價改革的信心。莫幹山上年輕學者的主張被采納了,他們也成為了未來引領中國經濟的精英,他們當中有王岐山、馬凱、樓繼偉等。
光大信托事件
時任國務委員的張勁夫,當時還分管兩個改革開放的窗口,壹個是中信集團,壹個是光大集團。
反復考慮之後,孔丹決定到企業去。當時,中信和光大都有意邀請他加入。孔丹自小的老大哥王軍當時在中信任職業務部副總經理,極力邀請他加入;光大創始人王光英的主要助手李新時和劉基輔則極力勸說孔丹去光大。
憑著直覺,孔丹最終選擇了光大。他當時覺得,中信人才多,光大人才少,反而會給他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選定光大後,孔丹把秦曉推薦給了王軍。秦曉由此進入中信,壹直做到總經理。
從負責沿海城市業務部開始,孔丹在光大壹待就是16年。
當時,各省都成立了信托投資公司,這是當時經濟發展的壹個融資平台。光大也成立了壹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負責人是王亞克。
1993年,王亞克做外匯交易出了問題,壹開始就賠了4000萬美元,這在當時是壹個巨額數字。王亞克想挽回損失,又投入資金繼續做,又虧了4000萬美元。幾輪下來,總共虧了8000萬美元。
有壹天,邱晴對孔丹說:“孔丹,你去做壹件事。王亞克不行了,那些損失讓他的精神壓力太大,壹天到晚神情恍惚。你去接替他,先去了解壹下情況,爭取用3個月給我壹個報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