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08-06 | 來源: 觀察者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周永康 | 字體: 小 中 大
“不知明年今夕是何人。”
2000年7月,孔丹從光大調任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時任中央組織部部長曾慶紅找孔丹談話:“你調動壹下,中信規模比光大規模要大,考慮你還是有這個工作能力,覺得你能比較好地配合王軍的工作,所以就做了這樣壹個調整。”
孔丹到中信後參與的第壹件大事,就是把中信從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改組為中國中信集團公司。中信從原來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變成壹個非金融機構,成為壹家投資公司。
2006年3月31日,中信開始啟動中信銀行改制。同年7月,孔丹接替王軍擔任中信集團董事長,兼任中信銀行董事長。
期間,孔丹親自帶隊與同事們游走於歐美進行中信銀行IPO路演,獲得高達90倍的認購率。在募集了450億元完成上市之後,中信集團仍得以在中信銀行保持超過70%的控股權。
就在中信集團即將迎來30周年慶時,2008年10月20日,爆發了中信泰富(中信集團在港上市的聯營機構)炒匯巨虧事件。
按照孔丹的說法,中信泰富為了開展澳洲的鐵礦項目,做了個金融衍生產品,美元用壹個價格和澳元掛鉤。這個產品的特點是賺錢時上封頂,壹共拾幾單,每壹單上封頂可以有叁百萬美元的盈利,但下不保底,虧損時不保底。“到2008年年底我們在實施解決方案時,已經是154億港幣的損失了。”
孔丹說,他當時就發了壹個感慨:“不知明年今夕是何人。”
在緊急調研基礎上,中信集團決定出手施救。某天周末,孔丹主持召開了壹天的會,決定中信集團融資15億美元,以每股8港元入股中信泰富,持股比例從29%增到57%,變成它的絕對控股股東;同時,把87億美元的澳元期貨交易中的2/3拿到中信集團裡。每澳元在0.7美元以上的損失,由中信泰富自己承擔,跌到0.7美元以下的損失,中信集團承擔。
2008年12月19日,上述方案最後獲得股東大會99%票數通過。中信泰富當年恢復了正常運行,次年實現淨利潤59.5億港幣。
2010年12月24日周六,平安夜。身在香港的孔丹突然接到中組部電話,讓他趕回北京,要求他肆點前到,中央領導要和他談話。
2006年任命孔丹擔任中信董事長時,是中組部長賀國強和他談話。而這次,讓孔丹出乎意料的意料的是,找他談話的人是國家副主席習近平。
12月29日,媒體上發布了這樣壹條消息:“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常振明同志擔任中信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田國立同志擔任中信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免去孔丹同志中信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
根據中管金融機構領導人員任職年齡的有關規定,由於年齡已經到了上限,孔丹被免職。此時,孔丹已經在中信工作了整整10年。
2011年,國家審計部門對孔丹在中信集團任職進行了全面的經濟責任審計。“審計署在全國有20個特派員辦公室,到中信來進行審計的就有13個特派員,審計工作人員達數百人之多,提出300多條問題。”
審計部門對孔丹在中信集團期間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孔丹任職期間,不斷推動中信集團向現代綜合經營公司發展和改革,逐漸形成了集團控股、子公司專業化經營的格局,集團整體經營規模、盈利水平、競爭能力顯著提升。”
總結這六拾多年的人生經歷,孔丹說,無論發生什麼事情,自己的思維定式都是:“我是組織的壹員,我只能跟著組織走。”-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