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08-14 | 来源: 澎湃新闻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不过,要把这笔劳务费拿到手,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央视要求,底层员工要拿相应数额的发票,用报销的途径来领取劳务费。
江华透露,为了搜集发票,很多员工从公关公司、广告公司等买发票。当时也总有一群倒卖发票的人在央视大楼周围“做生意”。
“不少人看到央视的人到处找发票,以为这是为了多报账,却不知道他们是央视里最苦最累最穷没有尊严的人,这么做只是为了拿到自己应得的劳务费,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陈荣回忆当时的情景感叹道。
在2011年之前,这是吸引媒体人不需底薪不需保障也可以在央视工作下去的动力。然而,2011年之后,情况变了。
根据《财经》杂志的报道,2011年8月,央视突然改变了报票这一做法,导致员工无法足额领取薪水。
在央视内部,此变化的正式说法为压缩四费----餐费、交通费、稿费(外请专家、评委的费用)、劳务费的报销比例。《财经》援引央视一位制片人的话介绍,按照新规定,“四费”不得超过节目制作经费的7%。
这意味着,如果某节目一期制作经费为3万元,“四费”不得超过2100元,“这点钱连员工正常的餐费和交通费都保证不了,何况还要采访专家等。说白了,节目没法做了。”上述制片人说。
江华也告诉澎湃新闻,自从那之后,他们每期节目的收入缩水50%,只能拿到4000元左右。
如今,不少被戏称为“总编级实习生”的人依然在忍受这一用工制度,熬上10年甚至更长,然后转为企聘员工,在央视这一“高大上”的平台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与此同时,近年来,央视也出现一次次的离职潮,江华、陈荣都在其中。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荣、李渊、江华为化名。)-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