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08-15 | 来源: 多维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我们都知道,1976年中国的经济急剧滑坡,文革十年中国的经济有三个负增长年:1967年、1968年和1976年。1976年的经济局面非常严峻:粮食、棉花都减产,原材料、燃料、动力和交通严重滑坡,所以当时的经济非常紧张,财政状况也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华国锋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叫借钱搞建设。借谁的钱?当然不是借中国自己的钱,中国财政本来就紧张,就是借西方国家的钱。所以华国锋从1977年开始就提出,引进国外的设备、资金和技术。
我们知道,1973年的时候,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国家计委曾经提出一个43亿美元的引进方案。华国锋在1977年把这个43亿美元的引进方案大大扩大了,从43亿扩大到65亿美元。然后,到了1977年的10月,又把这个引进方案从65亿美元扩大到100亿美元。到1978年的2月,又把这个150亿美元扩大到180亿美元,3月份又扩大到200亿美元,四月份更大了,扩大到500亿美元。这个过程啊,跟华国锋的指导有直接关系。华国锋从1977年开始,反复强调说,我们要借助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来搞四个现代化。因为华国锋觉得时间非常紧迫,周恩来在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目标,到1976年的时候,仅仅剩下23年的时间,因为宣布的是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所以华国锋提出借助国外的力量来搞自己的建设。
而且1978年这一年,华国锋力主中国国内从政界、学界到企业都应该到国外去看看,去开眼界,所以1978年中国形成了一个出国考察潮。其中华国锋亲自提议,派了两个代表团出国考察,一个是李一氓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工作者代表团,访问哪呢?访问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那么这个代表团主要是考察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建设。另外一个是以古牧为团长的,古牧是当时的副总理,中国政府代表团,考察西欧五国:法国、瑞典、比利时、西德、丹麦。这个考察团长期以来搞不清楚是谁派出的,后来有个当事人就是张更生,这个人当过广东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后来当过吉林省长,他在回忆中说,他当面问过华国锋,这个团就是华国锋亲自提议的。所以1978年才有出国考察潮。而且华国锋在引进的问题上最早提出了“四个一点”。
我们都知道,1978年,有“四个一点”的口号,叫“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这“四个一点”最早就是华国锋在1978年7月中央政治局听汇报的过程当中提出来的,当然一开始没有这么完备。所以,要说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引进,华国锋也在1977年就开始了,不是到1978年三中全会才开始的。这是第六个问题。
第七个问题,就是关于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我们过去长期以来有一个结论,也是从官方来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这个倒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工作会议正式宣布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但是我认为真正要还原历史啊,我的研究让我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实际上这个重点转移从粉碎“四人帮”以后就开始了。长期以来说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以后还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说法也不完全错。
的确,华国锋在讲话当中,在报告当中,在文章当中的确提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但是你要看华国锋的政治实践你就会发现,华国锋实际上并不是把阶级斗争作为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关注的重点,除了一个运动,就是揭批“四人帮”运动,除了这个运动例外。华国锋粉碎“四人帮”以后召开的第一个会议是什么会议呢?叫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为什么?因为当时的农业问题非常严重,我刚才说了,政治运动加上灾害的影响使得粮食和棉花大幅减产。
所以华国锋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就是1976年12月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干什么?就是要把农业搞上去。至于他用学大寨的方法,我觉得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另外来做评价。第二个会议就是1977年3月份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这个会议的议题有两项,第一项是揭批“四人帮”运动,就是部署1977年的揭批“四人帮”,第二项就是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十年规划。讨论的重点在十年规划,就是从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第三个会议就是1977年4月到5月召开的全国工业学大庆会。前面不是已经抓了农业嘛,然后又抓了十年规划,紧接着就抓工业。紧接着召开的就是工业行业系统的会议,什么煤炭、石油、电力、机械。紧接着召开的是全国财贸系统学大庆会议,然后到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