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08-18 | 来源: 微学府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亲子心得 | 字体: 小 中 大
不管是到别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场所与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导、半强迫的要孩子跟别人打招呼。
比较不怕生的孩子,还顺着大人,缅腼的问声好。个性较为内向、敏感的,就抿着嘴、一边往后缩,不说就是不说。
站在一旁的大人也觉得尴尬,觉得自己没把孩子教好,忍不住开始以责备的口吻说着:“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之类的话。
个儿小不表示自尊线也很低
我们都曾经是小孩,现在又天天与幼儿相处,深深了解被大人说没礼貌的感觉,是一种羞愧,也是一种挫败。
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败的是自己做不好,让大人失望。而这种种的感觉,都得同时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被揪出来。
没有任何一个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广众下被羞辱,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幼儿)应该承受呢?
为什么我们会毫不犹疑的、高高在上的,在众目睽睽下,责备那身高只及腿或腰的幼儿呢?
或许这其中的重要关键就是,我们不觉得幼儿有自尊心。我们觉得他们那矮矮的身驱里,没有太多感觉,没有太多自尊。
此外,成人的话是一种教导,孩子就是要教!更或许,在我们小时候,我们的自尊心也被漠视了,所以现在长大了的我们,也看不见幼儿的自尊心?看不见那站在巨人丛里的小小孩对陌生人的畏怯。
看不见小小孩的罪恶感,因为连他们心爱的亲人也觉得他不够好,在所有大人的注视下数落他。
是的,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教孩子,责任是尽到了,绝对不会落人口舌。
在所有的目光下直贴孩子标签(没礼貌、不听话……),警惕孩子的目地达成了,好像离好孩子的目标也愈来愈近。
但是,以羞辱为手段的幼儿教养,会有什么问题呢?
一、语言的暴力
以羞辱为手段所遇见的第一个吊诡,是语言的暴力。假如我们的社会体系认为让一个人羞愧,会很快的收到教养功效,那直接面对面的运用没有礼貌、你这样没人会喜欢你等,这类的语言,直接攻击个人的自尊,让人觉得渺小、一无是处,所达成的效果就是羞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