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08-27 | 来源: 润涛阎博客 | 有2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那周恩来不直接回国而绕弯去苏联干什么?
苏联契卡(克格勃前身)早就派人到欧洲,不仅与欧洲共产主义活动家们联络,也与在欧洲留学的亚洲各国左倾学生们联系。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领导人,必然被契卡派去的人看中。由于在欧洲这类活动尚属于非法,联系也只能是单线的,所以,跟周恩来联系的契卡在周恩来回国前探讨周恩来回国后如何打入共产党上层以保证中共是苏联共产党的支部,受苏共的指挥。周恩来知道,如果他能得到斯大林的接见,能拿到与斯大林的合照,那就好办了。这样,这位契卡把周恩来带到了苏联。此人跟契卡书记介绍周恩来乃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总负责人,看看能否受到斯大林的召见。经过一番活动,没得到斯大林秘书的同意。周恩来二人并不死心就这么回国,便端起一瓶伏尔加,本想来个一醉方休。可一瓶烈酒下肚,毫无醉意,只是胆子大到可包住天的地步了。二人便合谋如何造个假推荐信。
周恩来回想了一下,有个人他曾经在德国见过,此人曾经是保加利亚共产党创始人,是斯大林的拥趸,也是盟友等于被斯大林利用的对象。周恩来不用提名字,这位契卡就知道他是季米特洛夫。他听后借着酒劲啪一拍桌子:有了!季米特洛夫也懂一点俄语,我用俄文书写一封吹捧你的推荐信,明天到契卡办公室可以找到季米特洛夫的签名信,这样,照猫画虎,就可以签上他的名字。
二人只能用英语谈,谈的内容主要是周恩来自己谈在欧洲期间的活动事迹和领导能力,形容词副词之类的话,便由契卡哥们用俄文锦上添花了。
两天后,这位契卡哥们就从契卡办公室找到了季米特洛夫的签名信。照猫画虎,不费吹灰之力,季米特洛夫“亲笔签名”的俄文信就到了周恩来的公文包里。二人清楚,此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谁要是说出来,等于把自己的命运前途也葬送了。
当周恩来到了广州,他前去探望鲍罗廷。寒暄过后,周恩来便把公文包里那位契卡哥们手写的季米特洛夫“签名”的俄文信交给了鲍罗廷。鲍罗廷一直以来为找不到有国际共产主义背景的中共高层人士而苦恼,身边竟是一些懂英文的假洋鬼子和只会中文的土包子,他们看中的只是鲍罗廷的钱和军火。眼前这位英俊潇洒气质高雅谈吐不俗的年轻人,俄文介绍信里讲得很清楚:是旅欧支部的总负责人,组织能力极强,有勇有谋,乃闹革命的栋梁之才。鲍罗廷被周恩来的气质所折服,谈论起欧洲的形势、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景与眼前的苦难,周恩来口若悬河。然而,对鲍罗廷却是恭敬有加,鲍罗廷内忖道:难怪大名鼎鼎的季米特洛夫看中了这位目光炯炯温文尔雅的政治活动家,这学识这教养这气质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一个。鲍罗廷当即答应一定要把周恩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最好有锻炼军事才能并发挥领导能力的地方。片刻,他想到了黄埔军校。
鲍罗廷的想法与周恩来的想法不谋而合。周恩来知道黄埔军校校长是孙中山选定的有留日背景的蒋介石。他打听到蒋介石下面负责人事的人叫张申府,周恩来便很快就登门拜访,成了张申府的聊友。蒋介石让张申府物色能人进入黄埔军校领导班子,张申府就推荐了共产党里的周恩来和一大批国民党里的要员。有鲍罗廷推荐在前,有张申府推荐在后,令蒋介石很吃惊。鲍罗廷告诉蒋介石,周恩来有合作精神,有工作能力。蒋介石问及你鲍罗廷是怎么知道他的?鲍罗廷告诉蒋介石,是季米特洛夫推荐给他的。蒋介石便面试了周恩来。精明但不咄咄逼人,大度从容不卑不亢,周恩来的大方举止与柔和的谈话方式令蒋介石非常满意。后来蒋介石说他有两个好助手,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邓演达。
那么,读到此您一定会问:你润涛阎是凭什么推理出周恩来是个空子的?
证据如下:
1. 周恩来在苏联契卡朋友冒充季米特洛夫写信当空子之前,不论在南开还是在旅欧期间,都是当仁不让的领导人。等到当了空子之后,尽量不当第一把手。周恩来成了国共两党大红人后,尤其是苏联斯大林要求共产党要与国民党合作、跟蒋介石打交道最多、有一大批黄埔毕业生成为周恩来的学生,周恩来在共产党里的威望如日中天,但他依然不当共产党名义上的第一把手甚至第二把手。在无法推却的情况下,他就提议工人向忠发当总书记。事实上,共产党高层人人都知道向忠发就是周恩来的傀儡。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只要他不当第一把手甚至第二把手,共产国际就不会研究他。如果他当了第一把手,共产国际就会研究他是怎么发家的。向忠发就亲自到苏联,名义上是参加会议,实际上是共产国际想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一旦共产国际的领导人不论是斯大林还是其他人向中方问及周恩来起家的来龙去脉,中共里的任何人都知道周恩来回国 后当上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是季米特洛夫推荐的。一旦季米特洛夫知道还有这档子事,立刻要调查这个空子。只要把空子的皮给扒了,周恩来一辈子就别想在政治舞台上混了。所以,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当第一把手。必须有人在他前边挂着,是谁无所谓。向忠发可以,瞿秋白可以,李立三可以,王明可以,张闻天可以,毛泽东更可以。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