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0-05 | 來源: 鳳凰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文革 | 字體: 小 中 大
1979 年,日本電影《追捕》在中國引起巨大的轟動。“文革”拾年讓中國人的奴性暴露的淋漓盡致,以至於“文革”結束後,中國的女性因為壹部日本電影而開始尋找真正的男子漢,中國的男人因此而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這部日本電影叫《追捕》,裡邊的主人公檢察官杜丘由日本影星高倉健扮演。高倉健因為高大、沉默和冷俊而成為那時中國女性心目中真正的男子漢,個別偏激的女性甚至要求自己的丈夫要象高倉健那樣。這種對外在硬漢形象的片面追求,其實是對“文革”剛結束時,中國男人集體精神萎敗的心理補償,現在回過頭來看,確實有點可笑。
壹九八0年夏游故宮的人,不看國寶、不看宮殿,圍觀外國游客。同年在上海外灘亦有更甚者,聽說壹九柒八年壹個外國旅游團在蘭州被拾萬蘭州人圍觀。
戴哈蟆鏡,保留鏡上作為進口貨標志的商標,曾是柒拾年代末八拾年代初北京街頭和公園裡的壹道時尚風景。當時的媒體曾加以公開批評。今天看來,它其實是品牌意識的最初覺醒。壹九八O年攝於北海公園。-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