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0-26 | 來源: 明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香港占中 | 字體: 小 中 大
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指對占領運動的發展感心情沉重,指占領人士漸漸走向激進,類似1989年北京天安門民運情況,擔心最終引致悲劇。
占領行動提出廣場投票向政府施壓,基本法委員會港方委員、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形容運動走向愈來愈激進,已類似1989年北京天安門民運情況,他稱歷史教訓是「不是抗爭愈久,最後得到的東西愈多」。1989年出任駐北京記者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亦說,占領人士應思考六肆慘劇經驗,不要被群情推到死路,要懂進退,以爭取主流民意支持。
陳弘毅在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中說,對占領運動的發展感到「心情比較沉重」,他說﹕「現在進行抗議活動的人士,他們做的方向有些類似89年北京的民主運動的情況,那時運動壹直持續下去,而且愈來愈激進,提出絕對不願意撤退,最後大家知道釀成悲劇。」
陳弘毅說,占領人士爭取他們的民主理想,但政治現實是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不會接受他們的訴求,因為人大大常委會不會撤回8月31日的決定,特區政府也不會要求人大常委會這樣做。
陳指歷史證「抗爭久不等於得到多」
對於示威者堅守占領區,陳說﹕「歷史給予我們的教訓,不是抗爭愈久,最後得到的東西愈多,這不是歷史或現實的情況。89年(民運)如果早些撤退,可能後來鎮壓和趙紫陽落台都不會出現,那麽(中國)民主可能會發展得更加快。」
以顏色革命形容占領
陳又以顏色革命形容占領運動,「如果香港是獨立國家,出現這種情況,政府好可能要倒台,在外國相當於顏色革命……但香港不可能成功,香港不是國家,行政長官是中央任命的。政治現實上中央仍然會支持行政長官,不會因為這件事件要求他落台。」
劉銳紹說,占領人士必須思考六肆經驗,「當時溫和人士在群情洶湧下,慢慢被激進派取代,激進派又被更激進的壹派取代」,指這是群眾運動組織者經常有的盲點。他稱今時今日占領運動已有不錯成果,希望決策層不要被群情推向死路,最重要是爭取到主流民意支持,如果只懂進不懂退,結果只會失敗。-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