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0-26 | 来源: 佳人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彭丽媛 | 字体: 小 中 大
演出结尾,两位老人带领着一队人向一个方向走远,他们回家了,灯光熄灭,沉浸在黑暗中的嘉宾一时还回不过神来,没有通常时装秀完毕的鲜花和掌声,大家在静默中被指引着来到楼下的广场,铁锈色的小剧场幕墙上打出“无用回家”4个字,一束暖色灯光洒在马可身上,她一袭暗红色麻布长衫,用轻微的声音感谢一连串的人。“我什么都不想说了。”两周后,她对记者说,本来想解释无用到底是什么,但那一刻,她觉得语言太苍白,她想说的一切都尽在演出中了。
无用到底要做什么?在一篇写于2007年的文章《我对服装设计师身份的认识》中,她给出答案:“我不满足于服装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装饰性,我深信最伟大的最高尚的创作动机应该是出于『关心人』,对『人』本身的终极关怀—关心人的情感、关心人的精神世界。这种关心包含了爱,但比爱更为宽广,更无条件。”
2014年9月9日,国内首次无用作品发布会中的表演者
为中国手工艺开辟出一条高端之路
无用开幕两周后,马可的朋友、法国人马丁·勒何波尔(MarineLeherpeur)专程来京参观无用空间,她是一名往返于中法之间的资深时尚顾问。2008年看过马可在巴黎的发布后,“立马就爱上了”手制的衣服,“那时候我已经在时尚领域工作了近40年,但是我问我自己,什么是时尚?她就在这个时候到来了。”自70年代末期就开始在中国行走的马丁眼中有两个中国,一个是日常工作中常接触的—物质至上的,讲究成功的,追求名牌的;另一个是淳朴自然的,中国的乡村田野,马可代表的是她喜欢的部分,一个“真实而美好的东方古国”。
无用在北京的空间约1000多平方米,近6米的挑高被分割为两层:粗糙斑驳的老旧木地板,昏黄幽深的灯光布景,整体设计完全是现代生活的反面,让人恍然步入儿时遥远的记忆中。主人居室的茶杯,儿童间的木马,书房的铜质眼镜盒??为了保持这种奇妙的氛围,无用分时段向有限人数开放,来无用做客需要提前电话或邮件预约。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导购,没有打折季,没有VIP卡,马可压根就不允许员工推销产品,她认为一个人只需要一年四季的几件衣服就足够了,所以店员在这里叫“无用引路人”,除了在幽深巷道里引领你“回家”,同时也负责讲述物品背后的故事。-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