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0-27 | 來源: 夢溪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香港占中 | 字體: 小 中 大
香港大學教授陳祖為表示,對學聯對話之後的表現感到失望,建議他們抓住港府提出的兩項建議向前,考慮包括反對占領人士在內的全體公眾的看法。不過他仍然認為,政府才是“始作俑者”。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沉旭輝指出香港占領示威組織者需要思考運動劃界和長遠發展的問題。
據香港媒體10月27日報道,學聯、學民思潮、占中和泛民政黨上周肆提出針對港府提出的兩項建議進行廣場投票,決定下壹步訴求,周日又緊急叫停投票並道歉,承認決定倉促,沒有與占領者充分商議。
陳祖為建議學生拿著港府提出的兩項建議向前,要求港府將民情報告副本提交全國人大常委,這樣未來全國人大討論香港政改時,也有壹份正式報告在手邊,又建議學生先加入多方政改討論平台,再逼政府討論2016和2017的立法會和特首選舉辦法。
港府與學聯對話
陳祖為提醒學生,真正判斷港府、學聯表現的“不是學聯、不是政府,是公眾”,但學聯有時只關注廣場上占領人士的意見,“有時太過偏頗”,“我不是說他們的意見不重要,但整個社會的評論也重要,否則,你會得到民主運動堅實支持者的支持,失去廣大市民的同情,對運動也會有壞影響”。
他指出,近日香港“社會扯得太緊”,占領與反占領之間的沖突、示威者對警察的仇恨,都反映社會仇恨情緒增加,對民主發展無益,“當然兩邊也有壞分子,有過於囂張的示威者,也有非常不專業的警察”。
陳祖為仍然認為,政府才是“始作俑者”,“我們不能怪學生或市民,而是我們當政者沒有盡責向中央爭取”,這次“高質素和平非暴力運動”已經讓世界動容,無論有沒有實質性的成果,退場也不是失敗,開了壹個好頭,應該盤點思考成果,稍息再戰。
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沉旭輝表示,香港的占領行動,不應該只局限於理想和現實之間贰選壹,“我們經常講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第叁條路,即所謂建構主義。你的目標不是局限於究竟你是否在這壹刻達成這件事,而是是否可以將這個社會的風氣改變…我只要保存我的理念,影響周邊的人,維持日常正常的生活,總有機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規范,其實這不是純粹逃避,亦都在現在的困局之中,我們都可以做到的貢獻。”
至於政府屢次表示有“外國勢力介入占領示威”,沉旭輝表示,外國勢力是存在的,但根據公開資料,美國全國民主基金會資金規模小,是否足以發動如此大規模的“占中”是個疑問,又認為,英美等國的表態不能說明他們會插手“占中”。-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