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0-27 | 來源: 星島日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香港占中 | 字體: 小 中 大
占領行動已持續壹個月,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發表題為「摧毀羅馬」的網志,指他憂慮行動對香港管治及法治的傷害,更甚於對經濟的沖擊。他批評立法會的不合作運動、占領人士蔑視法庭判令等都會破壞政府運作和法治根基,甚或會造成長期的政治不穩定。
本報記者
曾俊華指,社會愈來愈多聲音擔心占領行動會對香港經濟造成深遠影響,他當然密切注視行動對經濟的沖擊,「但我對經濟的憂慮,還不及我擔心運動對香港管治和法治的傷害。」他解釋,經濟發展總有高低起跌,香港過去即使面對經濟逆境,仍有能力翻身再起,「但高效的政府和社會廣泛的法治意識壹旦破壞了,能否修復、如何修復,誰也說不得准。」
曾俊華認為,大部分占領者對於民主問責制度的訴求是清晰的,「但他們目前使用的手段,包括占領幹道、不合作運動、蔑視法庭判令等等,對於政府運作、法治根基肯定會造成破壞,而這些破壞,壹旦變成香港新的政治范式,影響將不會是短期的,甚或會造成長期的政治不穩定。」
曾俊華特別提到,港府希望透過基建投資,維持並提升香港的城市效率,增加經濟容量,但落實基建投資,不能單靠政府推動,還需要立法會配合。然而,因有議員拉布,上年度的立法會工務小組有贰拾壹個項目未能及時審批,個別項目更加要重新招標,他指經點算後,這些項目平均會延誤半年,令總成本增加約拾億元。
對不合作運動感無奈
曾俊華慨歎,部分議員在占領行動開展後,宣布在立法會展開大規模的不合作運動,可以預見各項工務工程未來在立法會的審批時間將會更長,令工程進度減慢,造價上升,「我和壹班負責同事,對此情況都感到非常無奈,無法理解我們眼前的政治問題,為何要以香港整體福祉作為犧牲品。 」
曾俊華引述《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港大法律系教授陳弘毅所言,目前的內部爭斗將把香港帶進「自殘」的局面,擔心香港會由盛轉衰,和歷史上曾經輝煌壹時的城市壹樣沒落,「羅馬不是壹天建成,但要摧毀羅馬,可能只是壹念之差。」-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