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1-11 | 来源: 荏苒博客 | 有2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正统道教形成之前的五斗米道、太平道,确实包含了许多妖妄、怪诞的成分,葛洪后来曾有点评,对其中祭祀首过和符水治病之法,直接指称为“妖道”。他说:“俗所谓道,率皆妖伪,转相诳惑,久而弥甚。既不能修疗病之术,又不能返其大迷,不务药石之救,惟专祝祭之谬,祈祷无已,问卜不倦,巫祝小人,妄说祸祟。……或偶有自瘥,便谓受神之赐,如其死亡,便谓鬼不见赦,幸而误活,财产穷罄,遂复饥寒冻饿而死,或起为劫剽,或穿窬斯滥,丧身于锋镝之端,自陷于丑恶之刑,皆此之由也。”寇谦之在改造道教的过程中,也竭力主张清除原始道教中淫邪的一面:“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所以,道教的形成是有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的。
正统道教形成后,并未将民间道教摄化净尽,相反,道教异端以及涂抹道教色彩的邪教不时出现在历史上。宋金元更替时期,道教发生了新的裂变。在金统治下的北方,相继出现了全真、大道、混元、太一等教派。这些新的道教派别初起时,都在民间流传,属于民间道教。统治者及正统道教代言人把这些教派的行事视为异端邪说,耶律楚材就指称:“全真、大道、混元、太一,三张左道,老氏之邪也。”
二、被视为“邪教”的佛教与佛教异端
中国历史上,在思想上对农民叛乱产生巨大影响的宗教主要是道教和佛教----也可以说是两教的异端。其中,道教的“老君当治,李弘应出”之语,在魏晋南北朝及隋朝时制造了无数个“李弘”起来造反。佛教中的救世思想,尤其是弥勒救世思想----“弥勒佛降生,明王出世”----更成为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佛教异端教派及明清邪教泛滥的灵魂。明清之际,弥勒救世思想具体演化为众多秘密教门与邪教的“三佛应劫”救世思想。所以,要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邪教,就必须了解佛教,尤其要了解佛教中的弥勒净土信仰对民众的影响。
佛教是一种外来宗教,在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具备完整的信仰体系,属于成熟而正统的宗教了。但在传入中国的相当长的时期内,与中国传统文化及政治的摩擦自不待言,它自身的裂变以及对民众的影响也是传播者始料不及的。
与佛教中国化这一进程相伴随的是佛教异端的出现。中土佛教异端教派主要有南北朝时期的大乘教、弥勒教,南宋初年出现的白云宗、白莲宗。至于明代中叶出现的罗教、无为教、大乘教等,同样受到了佛教及其异端思想的深刻影响。
南北朝时期,大量弥勒上生、下生经典在中土被翻译、传播,弥勒净土信仰为社会各阶层信奉,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弥勒由凡人修行而成菩萨果,“上至兜率陀天”;二是弥勒菩萨从兜率天下生阎浮提世,于龙华树下成就佛果,三行法会,救度世人。弥勒净土观念很快为广大僧俗所接受。继释迦牟尼佛后出世的弥勒佛,成为慰藉人们心灵至尊之神,尤其是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带来了新的希望----或者说是埋下了祸乱的种子。清代学者朱一新说:“佛法初入中国,亦但言祸福报应,盖愚民无不畏死者,王公贵人,尤无不贪生者,僧徒故以此惑之。异端之得行其教,大率由此。”又说:“异端以虚无立说,其弊固不胜言矣。”
弥勒净土信仰传入中国后,首先得到了社会上层的信奉,他们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雕造了为数庞大而精美的弥勒佛造像。这种狂热信仰也深深影响了下层社会,当时社会上大量出现一种由出家僧尼和住家信徒结合而成的组织,称为“邑”、“邑义”、“法义”或“邑会”等,主要活动就是建造佛像。社会财产的大量耗费,成为引发当时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弥勒信仰的普及,又与南北朝时期众多沙门举旗造反或是人们打着佛教旗号造反的事件发生联系。其中最著名者为冀州沙门法庆的起事,法庆以勃海人李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号“大乘”,号召“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为十住菩萨。”他们还制作一种“狂药”,令人吞服,以至服药者“父子兄弟不相识,唯以杀害为事”。旋即杀阜城令,破勃海郡,杀害官吏,并且一路上屠灭寺舍,斩戮僧尼,焚烧经像,说是“新佛出世,除去旧魔”。后来北魏派元遥“帅步骑十万以讨之”,法庆率众连战连败,最后被擒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